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训练营的尾声了。
这最后一次作业,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脑细胞死翘翘了要,感觉太烧脑了,既要思考还要交流还要分享。
于是在听完课程以后我一直木动,过了两天发现,呀,快到截止时间了,赶紧动起来,先把课程反复听了两次,一定转化成自己的思考以后再做作业,这样也不用总是去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下面是我的笔记:
一般我做笔记的时候还是会先根据老师的内容来分解,最后在形成自己思考。
所以,这次作业我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步骤:
确定沟通主题 - 分析交流对象 - 采用交流框架 - 进行开放式交流和有效沟通 - 记录复盘总结 - 输出成图
1.找到交流对象,确定沟通主题
既然是沟通肯定是需要找到交流对象的,于是我和空空决定一组一起做一个主题的探讨。
在不断的讨论与否定以后,发现我们想的主题要不就是我们并不专业且深入,要不就是范围太宽,说出来就天马行空收不住。这就是我们双方存在一个认知不对称的问题,于是我们决定找认知的交集,同在在某一个群的我们,准备探讨关于“你是谁”这句话引发的沟通“血案”~
2.建立思考框架,进行有效沟通
在思考框架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困难,因为我们把点都缩小了,所以这个成品图不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只是我们探讨输出的结果,大家要注意,能从我们的图清楚我们要表达的意思,这次作业就是成功的。
于是我们各自画了一个框架,最后融合起来就是:
A.文字表达有歧义
B.加上表情(符号)缓和语气
C.短语变长句解释语气
要把这三句话做成图还要让大家理解,我们两在沟通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A.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死磕自己的想法 ——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B.做什么形式的图,两个D值低的人由于不能做决定一直拖 —— 某一人强势一点做出决定,另一个人表达是否认可
C.同样使用的是非见面表达,文字经常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含义,即使自我认为已经很清晰了,对方仍然不能get—— 我们开了微信语音,比非见面沟通进了一步
3.记录要点,制作成图
通过一两天的沟通以后,我做了一张这样的图
4.总结复盘,输出
为了让大家能理解我们的意思,除了关键词,我们还希望用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让大家更清楚
我觉得好像可以了,我就给空空看了上面那一稿,发现顺序好像有些不对,不方便大家的理解,
于是我们更改后,是这样:
我们将图片扔到萃取营里和沟通群,验证一下大家是否能看明白,回应大多是可以的。
当然我们的举例并不一定是很合适的,也还会有小小伙伴觉得有歧义,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们只能做到在沟通中尽量减少双方的误会。
有时候,不动手,你不会发现你觉得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容易;
有时候,不动手,你不会发现,你觉得很难的事情可能并不难。
那么,回忆一下,非见面沟通中,如何减少表达歧义呢?
用恶意揣测自己的话语,文字表达+表情/符号,并且尽量把短语变成长句。
你Get到了吗?
最后,第一期萃取营快要结营啦,
想想28天这么快就过去了,
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舍不得,
因为我还要参加二期啊~
哈哈哈哈哈哈~
关于最后一次作业的一点记录就到这里。
姜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