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妈,你这回要早写作业哈,都被你熬的不撑劲啦”。这是早上陪女儿上班路上她对我说的话。听她这么说,我连忙点头:“好的,今天早写”。嘴上答应着,心里暗自笑道:有催婚的,有催生的,还有催老妈写作业的呢!
想想也是,从研修开始,我的日志大都是晚上完成的,而且有的时候卡着夜里12点才完成。起初还有些愧疚,琢磨着自己写得那么晚,肯定会影响助教点评的。后来发现助教当天不点评的话,第二天也可以,于是愧疚心就少了许多。以致于现在是一拖再拖,每天都在十一点后才完成。
究其原因,我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苦于找不到话题。感觉到了晚上,一天的事情都经历了,相对的素材会多一点,话题自然也就会多一些;
二是时间分配不合理。重要性排序过程中,没把日志排在优先的位置。白天忙着锻炼、游玩、做家务、学习,晚上和先生视频,和女儿刷剧、聊天,享受即时的快乐,而唯独把日志放到了最后,致使每天着手写作日志时已到晚上十点多;
三是期待临时“抱佛脚”能爆发高效率。以为到了火烧眉毛、不得不做的时候,会有高效率。其实这样反倒引发了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去完成,常常会有“应付公事”、好歹完成的感觉;
四是完美情节在作祟。希望能尽快完成,也希望能写的更好,更希望得到好评。因此把注意力放在了外在的评价上,而忽略了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
五是比较、害怕失败的心态作怪。看看别的同学的日志,里面都穿插着心理学的观点,尤其是李老师的观点,深度思考的多。再看看自己的,就是生活的日常,感觉欠缺一些深度的真知灼见。这个时候自己不够好的状态有所呈现,从而引发焦虑。
通过剖析成因,自己意识到了日志完成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反观自己的日志质量,感觉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也有了一份看见和认可。关键的是自己还有了提前完成日志的意识。意识就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相信有了这份觉察,以后日志的写作时间会提前,日志的质量也会再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原因分析,自己的自恋水平有了提高,自己内在真实的感觉有所提升。我想原因已经不重要了,我的觉察才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