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
妈妈在剽悍牛人进化营的课,上到了第二堂:求学。
管理组选书3天,翻了至少30本求学类书籍,并参考了国内顶尖学习大咖的推荐,最终选定乌尔里希·伯泽尔所著的《有效学习》,作为求学模块的打卡书籍。今天,我把这本书分享给你:
01 我在阅读中走近乌尔里希•伯泽尔
乌尔里希•伯泽尔,美国国家智库美国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致力于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他的相关论述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一线媒体。
官方简介,够权威,但是对于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书籍与作者对话来讲,我与作者距离太远,他说什么,我可能听不见。于是,我试图从他的文字中认识他、走近他。
序言中,一个金发碧眼、头发脏兮兮的小男生向我走来。通过他的讲述,乌尔里希在我眼里生动起来。
幼儿园时期的他,反复留级。
小学时期的他,因一系列“不良行为”,被老师要求接受残障儿童特殊教育的测试,心理医生出具的报告显示:他作弊、不完成作业、不能集中注意力、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烦躁不堪。
中学时期的他,每周都要接受几个小时的残障儿童特殊教育,被学校判定为:一个思想和行为古怪、适应能力差、不善交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看完序言,我心下一沉:这不就是你吗?那个没能在我身边长大的小小的你,和乌尔里希一样,被不同的解释困扰,试图寻找外因,却痛苦地发现根本原因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学习。
02 乌尔里希告诉我他为什么写,我告诉他我为什么读
乌尔里希的身上,有你的影子,而我自己也曾经历过那种茫然无措。如今的我加入了终身学习者的行列,我坚持学习,但是我仍然回答不了你的问题:妈妈,我想学好,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学好。
而乌尔里希告诉我,他写这本书最主要的动因就是,给像当年的他一样遭受学习困扰的人们写一本有关学习的指导手册。这是这本书,也是乌尔里希最打动我的地方。
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03 找到学习的价值感和独特意义,是重中之重
《有效学习》第一章,作者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感及意义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
你想去哪里,决定了你的目的地。
你想要什么,决定了你将得到什么。
如果你根本不想学或是不相信自己能学好,那么你就不可能学好。
所以,在告诉你这套有效学习的方法之前,我建议你好好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你为什么学习?
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还是单纯的为了习得知识?
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你有没有给自己设定过学习目标?还是觉得自己不可能达到所以从来就没给自己设定过目标?
你有没有认真分析过自己的学科?分析过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分别是什么?
你有没有针对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你的梦想是什么?
不管你有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我都建议你抛开自身现状,大胆地思考一遍。
拿出纸和笔,把你的思考写下来,留着以后回头看。时刻以此为准绳,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方向只要对,即便慢一点,也终会抵达梦想彼岸。
04 与学习强关联,直至融为一体
当你找到了学习上属于你的独特意义,你需要同步做“学习微调”,也就是在学习内容和我们自己之间建立更强的关联性。
试着调整你对学习的看法,比如考试:
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自测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甚至可以比不自测的效果提高50%。
之所以考试使你苦不堪言,是你的思维方式在作怪。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对某一事实或者观念的思维方式。
陪弟弟看《小猪佩奇》,佩奇爸爸刷新跳泥坑的世界记录那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佩奇爸爸的赛前训练很特别,他说:我一定要跟泥坑融为一体。要想跳好泥坑,我就要像泥坑一样思考。
我以为他会失败,结果他再次刷新记录。
豆丁,试着与学习融为一体。
如果你想学好,就要学习优秀的同学如何思考问题。撕掉自己脑门上差生的标签,把自己想象成优秀学生,去解决自己目前面临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思考的,去问。
差生?优生?
没有人可以定义你,除了你自己。
05 一套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你必须掌握
这套方法是:
找到你的价值感、
设定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技巧、
实践你学习的内容、
把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回顾和反思。
用24个字概括就是: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精益求精、格物致知、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利用一切你能利用的时间去学习。
学到的试着教给别人,从他人的反馈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回头去学,如此循环。
不会的及时问,而不是自己想破脑袋。
和你想成为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与你面临类似问题的人。
你知道我还想教会你更多,所以我也在不遗余力地学习。
时间关系,细节我们面谈。
不可否认乌尔里希•伯泽尔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老师的帮助和父母的鼓励,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好老师,和有一双好父母的确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我很遗憾没能在你身边激发你对学习的热爱,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自己不努力,外因再有利也是枉然。我深信你能和乌尔里希一样,通过大量的努力和一点点的好运气,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妈妈爱你。
19 March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