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以前就已经了解了时间管理的内容,例如在战隼的学习基地、*茶等博客中了解到怎么使用GTD和各种规划工具,在豆瓣上也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如《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暗时间》、《拖延心理学》、《奇特的一生》、《时间心理学》和日本人写的如何做笔记等几十本书,平时也使用了很多软件来管理时间如Mr time、it.im、番茄土豆、outlook、project等十几种工具。可谓知识储备充足,实践经验丰富。
但是在学习生活中从书本中学到的理念和知识都只是在第一周起作用,之后就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好像过得挺没有效率,于是就又捡起了这些东西,就这样不断循环。仔细想想时间管理的知识确实非常高大上,但自己就是实施不下去,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中其实对自己的打击也不小,不仅开始对自己越来越不认同,感觉生活学习中焦虑也在不断增加。
在时间管理应用不断循环的几年中我顺利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完成了导师交代的任务,发表了论文,拿了优秀毕业生奖,也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虽说自己制定的不少目标没有完成,但基本也没有留下什么大的遗憾。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在我看来在进行时间管理时,每个超我都在无时无刻的对着本我说着“赶紧提高自己,赶紧成长成超我”这样的话,因此时间管理成了超我资本家不断压迫本我工人的一个工具,不断的在榨取本我的剩余价值。所以时间管理实施初期效率还挺高,之后自我的积极性急剧下降,开始不情愿工作,甚至不如从前的表现。有人认为应该有快工作慢生活的态度,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提法就是水中花、井中月,博士期间除了极少部分课程,其余时间自由安排,但最终的毕业要求就是发够论文,因此在这样的标准下,学习与生活根本无法分开,除了睡觉、吃饭以外应该都是工作(学习)的部分。此外,看到那些浩如烟海的英文文献时,我就顿时头大如斗。
因此,现在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在2年内发够文章,那么时间管理就是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时间完成上课、看文献、做笔记、写论文、调研、做数据、参加会议、考托福和出国等事项。对于我来说时间管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如何解决在不感兴趣甚至有些烦躁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现有任务的问题。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大块任务,或者是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怎么提高效率。
时间管理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经过我的不断试用,保留下来的反而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其实我很崇拜柳比歇夫,但不适合我(其实是懒、无毅力……)。
从目前来看,制定学习计划还是挺有用的。但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做太高要求,有挑战但能完成。如果每次计划都无法完成,那对自己的自信是一种毁灭,甚至可能会否定自己。
其次,就是分解任务,把大块的、不想做的任务进行细分。如果实在不想做一件事的话,我之前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先使劲儿玩儿,待到实在没办法拖下去后用一两天时间赶紧做完它,之后就眼不见为净;第二,就是每天做一点,做到不想做,开始玩,然后每天再做一点。当然,主要还是以第一种方法为主,但现在逐渐发现第一种方法实在是不足取,任务总是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对总体计划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是熬夜真的影响身体健康。当然,第二种方法比较煎熬,本来就不想完成,但还得每天做一点,搞的每天都挺烦躁,这就得开始调整心态,整各种小手段(如奖励自己,喊喊口号之类)使得任务顺利进行。
最后,合理作息、锻炼身体。注意力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需要人的身体来提供,因此保证睡眠且锻炼身体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注入到注意力中去。在平时也要不断提醒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要锻炼身体,也要赶紧做出一些成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