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M聊天时说,我除了会生孩子,其他任何事情都做不了,我连孩子都照顾不好,更拴不住老公的心,还让婆婆讨厌。你说我活的有多失败。
她的情绪极为低落,意识也有些消沉,从她的话里感受不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快乐。
我问她当下的感受是怎样的。
她深深叹了口气,没精打采地说,没啥感受,就是觉得自己无能、窝囊,活着没意思。
我又问她,你现在身体上有什么感觉?
身体上?她有些不确定的摇摇头,没啥感觉,就是觉得没劲,整天有气无力的。
她一直没有工作,婚后,更是除了家人,基本没什么社交圈。全职妈妈,并没有让她感觉多少别人眼里的轻松,随着孩子上幼儿园,她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打发日子。
长长的白天,一个人很无聊,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忍不住胡思乱想,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被老师虐待、老公上班会不会有“狐狸精”勾引等等,这些想法有些灰,不好意思拿出来跟别人说,更不敢跟老公说,越积越多,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M每每陷入焦虑、猜疑、沮丧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被痛苦吞噬。
当她深陷其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负面情绪里,只是自怨自艾,自卑自怜。长期下去,情绪不能被认识,被看见,被接受的话,很可能出现心理疾病。
她来找我倾诉,已经是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但就她个人的感受而言,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倾诉一下苦闷。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情绪控制了。
M身上折射出深深的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无能,不能照顾好孩子和家庭,没有协调好家庭关系,都是自己不好。
这种无价值感的背后是自卑,敏感,是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她觉得自己没有为家庭创造物质化的财富,因此没有价值;孩子生病,老公不亲,婆婆不爱,更是照见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和能量的匮乏。
她内心还有一种假设,我应该足够好,足够能干,我应该有能力让老公深深爱我,让婆婆喜欢我,可是都没有,所以都是我的错。
是否真如M设想的那样,只要她足够能干,一切都会按照她预期的方向发展?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所以她的愿望目前还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
其次,即使她真的很能干,生活也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绕不开的人生。
埋怨,幻想,抗拒或者排斥并不能让我们感觉更好,也不能让我们过的更好。还是要回到当下,面对事实和真相。
事实是,M太闲了。如果M能够想办法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找一些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就会转移注意力,不再胡思乱想,给自己找麻烦。
忙碌起来,生活充实起来之后,如果保持一份觉察,看见自己内在的需要——对爱的呼唤——呼唤爱的另一面就是爱的匮乏。
之所以到处求肯定,求认可,求关注,是因为不自信。而不自信来自幼时没得到足够的爱和肯定。
当我们还很年幼,需要全然的爱的时候,养育者没能给予足够的无条件的爱;需要妈妈的怀抱时,妈妈正忙于生机;饿的哇哇大哭需要立刻吃饱肚子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哭得筋疲力竭,昏昏沉沉睡去;大小便粘身,难受的要死需要立刻清理的时候,妈妈怎么都不明白我们在哭什么,等终于换上了干净衣服,那种难受已经深深印在了感觉里,挥之不去,直至成为生命的基因。
不完全的爱让我们不断地否定自己的感受,进而不断的否定自己。
原来我的饿、我的哭、我的难受并不是妈妈喜欢的,妈妈不喜欢的,那一定就是错的,原来我错了。
所以我必须迎合妈妈,才能得到想要的拥抱、想要的奶水、想要的干爽……
当这些被误导的感受被压进潜意识,成为我们的三观。
早起的经历带来的经验我们会携带一生,然后不断创造机会去复制幼年时期的经历。
明白这些,可以对自己多一些了然和宽容,但这不是放弃自己和对现实妥协的理由。
毕竟,今天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再需要妈妈的怀抱,不再需要妈妈的乳汁,也不用妈妈来换尿布,我们能够自力更生,能够替代妈妈照顾好自己,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愿和需求好好的满足自己。
当我们认认真真地成为自己的“妈妈”,随时随地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要,而不是像幼时那样,不得不否定自己的感受、放弃自己的需要,我们就能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就能够借由自己不断成长心智,补全曾经的残缺,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最终摆脱“巨婴”心态。
亲爱的,你不是无能,只是需要借由亲密关系认识自己,照见内在的自己,拿出勇气去改变自己。当我们回到自身,就能拿回生命的力量。
相信自己,你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