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假设问句。以假设性语句(“如果”之词)探问当事人在未来(而非过去)于某特定情境下的可能想法与作为,特别是关于当事人偏好的结果或达成目标时的情景。通过预设性问句来形成当事人期待的目标及其愿景,所产生的目标是当事人想要的目标,而不是咨询师认为他“应该”拥有的目标。当然,若当事人很难用正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想不到例外时,咨询师也可以用此具有预设性立场的假设问句来创造可能性。“当问题已经解决时,你如何可以得知?”“如果我是你家墙上的时钟,而你们家已经改变了,我会看到你们在做些什么事情?”
(4)例外问句。例外问句引导着当事人去看到问题不发生或比较不严重的时刻,以及探讨这些时刻是如何发生的,以能开发过去成功的解决方法并判读可否运用于现在,特别值得看重的是,可能达成当事人所欲目标的相关例外。当有例外发生时,咨询师记得询问足以促发例外的人、事、时、地、物等有用资源与互动历程,并且重复提醒当事人的优势与成功之处。除了连结目标达成之外,“多使例外产生”,也可能会是当事人想要追求的方向。“你认为你应该继续做什么,才能让这美好的事情继续发生?”“当这些(例外)更常发生时,会有什么不同?这会是你想要的吗?”
SFBT咨询师也常在初次晤谈一开始时,先进行特别探问,当事人于预约晤谈后到第一次来谈期间,在面对问题时已有的自发因应行为或已经发生的“晤谈前改变”的例外:“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预约后到现在来谈的这段期间,家里有些改变已经发生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些改变会是你想要继续发生的吗?
早上6:40约练收获:好几天没有约练,今天早上虽然非常疲惫,但是依然愉快地参加约练,用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放松。咨询师无意识的口头禅亦或是习惯性语言常常会给不熟悉这种语言模式的来访者造成压力。作为咨询师,应当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甚至是微笑。即使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拥有着同样的语言习惯,对相同语言,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咨询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及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