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关注财经写作呢?能赚钱呗!就是这么直接。
先来给你看一条《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征稿启事,也算是作为这篇文章的开篇福利了:
如果你对商业领域感兴趣,渴望表达,善于将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观察化为文字,那你来对了!欢迎你成为中企新媒体的作者,你的职业生涯也许会因为一次投稿而发生改变。你获得的回报决不止是稿费,中企新媒体将依托拥有31年历史的《中国企业家》,成为你的影响力升空助推器。如果你是在商业领域有多年积累的业内人士,了解行业内幕,掌握第一手消息,那你也来对了!这里会成为你的最佳“树洞”,而且肯定会给出最及时回应。无论你是投稿还是爆料,都请发至linwenlong@iceo.com.cn,看你的!等着你!
好了,别光记着挣钱,接着往下看,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二
最近发现了吴晓波老师的一本小册子:《蓝狮子写作课》,心中为之一喜,终于不再是具有大历史感觉的《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等书了,当然这些书也不错,若是你喜欢财经,喜欢看中国是怎么有钱的,中国上一代企业家是怎么发家和破产的,以及你要如何避免让自己的企业被国家的政策风向撂倒,推荐你看一下吴老师。总之,好看不费力,只要你喜欢。
这本《蓝狮子写作课》实际上是吴晓波老师自己的写作方法论,这个男人终于肯把自己华丽销量背后的武器拿出来,展现给我们,也算是我们的幸运了,毕竟吴老师算得上是中国最好的财经作者之一了,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最好的了。
当然,由于我们和吴老师算不上是一代的人,他的很多做法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看来,有些不那么对劲了,或者说是老套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也就带上了自己的批判性。
对于方法论这类东西,我希望大家在看的时候都应该带上自己的批判性,毕竟有一些东西,在这个地方管用不一定在那个地方管用,在这个时间段上 管用不一定在下一个时间段上也管用,这是必然的,最怕的就是你陷入到一种叫做“幸存者思维陷阱”中。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个人成功了,你就认为他的做法都是对的,实际上呢?他的方法绝对不可能完全实用于你。好比说,今天,你再完完全全按照马云当年的成功方法,再重新走一遍他的路,你能取得他现在的成功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时间不同了,很多的方法论也就失效了。
所以这次我会为你全力展现吴老师的写作思考路线,至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案,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让你看到进化版的写作课。
至于原书,我认为在看完我的文章之后,你就没有什么必要再去读了,要不然你多半会后悔,后悔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三
好了,接下来,正式向你来展开一个好的财经作家的写作脉络。记住,每一个步骤 ,都值得我们重新开始思考,值得我们在广度和深度上面继续耕耘,只有那些我们自己在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头脑风暴中得到的方法论,才是真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否则的话,那些知识你终究是无法学以致用的,这样看再多的书,你也只能够在评论区里喊几句“哇塞”,永远难以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第一步:如何选题
如何选题,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你应该写什么,这个是我们开始财经写作时,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财经作家,甚至于是任何作家来说,当你决定去写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读者会在飞机场拖着行李箱无聊时,从密密麻麻的书里,挑出来你的那本书去买。也就是这本书对于读者的价值所在,对大众的价值所在,更直白的说就是如何让这本书畅销书,请记住,这个是你开始写作时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如果你准备写一本不畅销书,只是为了自己写,可以安安静静地写自己的日记。
基于对读者的价值这一点,可以总结出一个好的财经选题应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这个选题所具有的公共阅读价值。所谓公共阅读价值,就是要与专业的阅读价值有明显的区分,也就是这本书不是写给某一个行业里的某一类人的,而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取阅读价值。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案就是:你要写的这个东西,在行业之外的人群里还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这个东西除了专业人员之外,外界的人都不知道的话,那么这个选题就应该被舍弃掉 。
(2)选题要有一个好的时效性。借用雷军的那句话,就是:要做风口上的猪,借势起飞。
比如这本书《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本书选在了2005年的时候出版,成功大卖,成为了阿里巴巴走向大众读者眼中的首秀。为什么要选在2005年的时候出版呢?因为2005年发生了一个世界级的大事件: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那个时代中国互联网与外部世界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并购案了。这本书不火,天理难容啊!
这个方案在娱乐圈里更是常见,比如哪个明星要有新的作品上市了,相应的花边新闻就会提前出来打头阵,提前把热度做起来。
没有制造热度的能力,把握热度,就成为了的我们的必须能力。
(3)好的选题一定得是一个好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任何一个人做任何的事情都有其目的。
再强调一次:任何一个人做任何的事情都有其目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私奉献这种事情,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去仔细琢磨,总是有其目的所在的。
来说说读者,如果这个人不是个 书呆子的话,那么当他去选择一本书的话,就带上了明确的其目的性,更加直白的说,就是他要去解决一个他想要了解或者是必须要解决掉的问题。
比如说吴老师的两本书,一本是《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出版了大概有十年了,也就是选在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那个时间点上,它所重点针对的问题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再比如说《大败局》,他说针对的问题是:那些曾今辉煌过的大企业是如何走向失败的,它们的失败的基因是什么。
再比如说我的这篇文章,所针对的问题也很明确: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好的财经作家,如何写好财经类文章。这也算得上是学以致用了吧!
如果你想要了当下这可时代里读者最想要了解的问题,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到知乎上去找一些热门的问题,这个是大数据的结果,不会错,其实想要了解大众关注什么问题,从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我们都可以比较轻松的获取这些数据资料,多去接触大众,总是写作者正确的选择。
(4)适合你自己的。
不得不说,所有的输出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有的文章,可能我们真的是写不了。
有时候我们写一个财经领域的东西,可能要对这个行业的历史发展过程,相关联的领域,甚至于是一些经济学的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文章看起来单一封闭,缺乏常识。
比如说吴老师写的《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可以写得出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吴老师有着多年的社会实践调查经验,前期经过了很多年的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到了写的时候,他就可以充分利用其手头上的资料,进行快速写作了。
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进行相关方面的写作,就先积累相关方面的调研资料吧,不要太急着去动笔,最后给自己造成进退维谷的地步。
至于如何积累相关方面的资料,以及如何完成自己的财经作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写,也期待你的继续关注。
还是那句话:每一个步骤 ,都值得我们重新开始思考,值得我们在广度和深度上面继续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