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读书笔记(5)第二次阅读


(三)行动阶段:理论背景-行为和认知理论


概述


1、此阶段助人者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思考并做出行动的决定,而不是指示当事人行动。助人者是一个教练,而不是提建议的专家。


2、行动会使领悟变得更容易被理解、更有实用价值。


3、行动阶段的主要哲学基础是,当事人是自己生命的行动主体。此一阶段的目标是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支持的环境,促进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自己做决定。助人者的目标是鼓励当事人探索他们是否想要改变,如果是,就协助他们作出他们所期望的改变。不要去关系当事人所选择的方向,而是要关心当事人本身。


4、助人者需要学习不同的技术,而且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整合这些技术以达到四个行为目标的步骤中,这四个行为目标是放松、行为改变、行为演练、决策。


实现行动目标的技术


1、助人者给当事人提供反馈时必须要狠谨慎,并清除地知道提供的是自己对当事人行为的观察。

要以描述性的语气(例如,你说话的语气非常柔和)而非评价性的语气(例如,你没有认真地进行角色扮演)进行陈述,并且在反馈缺点之前要先强调优点(例如,你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听起来你好像并不是真的相信它)这样可以让当事人更易于听进反馈。

提供反馈时还要注意:

1)针对当事人可以改变的事(例如,非言语行为、行动),而不是不能改变的生理特性或生活环境(例如,身高、人格);

2)尽量选择新近的行为(例如,刚才你说话比较肯定),而不要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试着重塑情境(例如,几周前,你看到了我,却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

还有 57%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支付 ¥3.0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