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感受的存在,纵使了情绪得到了不正确的发泄,又习惯性的认为对方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错误的表达方式,发泄方式,让家人之间多了很多的误解和隔阂。听完这节课找到了孩子和我们之间更多的误解根源,也看到了为什么我们明明很爱孩子,又很想好好的爱孩子,却感觉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真实的表按达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真实的表达对他的爱·······
我是两个宝贝的妈妈,老大出生时我很年轻,不懂得教育的技巧,做过很多错误的举动,收获了老大对妈妈爱的迟疑和不信任,老二的成长遇上了我的改变历程。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故事情境:孩子走路摔倒了(我们家常发生的事情)如果以前我是这样表达我的情绪的:看着点路啊,看你摔倒了吧!语气很生气,我先在意的是他摔到了,衣服脏了,而忽略他是不是受伤了?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很疼,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更不会看到他的情绪。这样的表达我的宝贝下次还会摔倒,摔倒后痛也不会说,因为妈妈不会安慰他。
现在的我是这样的表达的:我用很紧张、很担心的语气说:摔疼了吗?快让妈妈看看!(此时我在意的是他有没有受伤,疼不疼。)
他很委屈的伸过手,奶声奶气的说:这摔疼了,眼里还会泛着泪光,我赶紧对着伤口吹吹,吹完告诉他好了,继续走吧,(全程没有生气和着急,只有担心)你会发现他开始慢慢的走了,摔倒后依然会快速爬起来,和你笑笑说没事。
同样是担心孩子摔到了,可是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正视我们的感受,找到情绪的开关,我们就会实现和孩子对话。
我的孩子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目前,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雕刻技巧,我的工具不够细致,她还没接收到足够阳光雨露冲刷和洗礼,我还没找到自破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