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几乎与此同时,支付宝要推出小程序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艾瑞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份额调查显示,支付宝的市场占有份额从曾经的70%-80%下降到了50.42%,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38.12%,微信支付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抢占了支付宝几乎10年时间积累下来的大量用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死磕”的局面已经形成,只要微信干什么,支付宝马上跟着干什么。支付宝似乎除了招架还手之力,已经毫无攻击之气了。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心,微信支付会不会取代支付宝的支付霸主地位而再创传奇呢?
支付宝的霸主地位仿佛已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为了巩固自己的现有地盘,马云在社交领域这些年可谓操心费力。马云的社交梦一直伴随着阿里的社交产品来了又死,死了又来。在最后的紧急关头,马云甚至连用支付宝这种支付工具承载社交功能的传奇手段都用上了。
可是,马云的这步棋显然又要错了,因为牛就是牛,马就是马,二者的功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一款支付出身的金融工具体内注入社交功能,想以此扛起社交大旗,来动摇微信对整个移动社交圈的霸主地位,这样的尝试就像给一条牛换上马的衣裳,虽然牛看起来像马了,但不可能像马那样跑起来,二者的内在体质和功能是彼此无法逾越的本质区别。
很显然,越是简单的问题,在关键的时刻,越是被精英一族弄得无比复杂,甚至一次一次的栽跟斗。从支付宝9.2版本开始,支付宝一直就在往通往社交的这条路上奔跑不停。那架势,仿佛就是死,也要死在社交的路上一样。马云虽然在支付宝推出了“朋友”和“生活圈”功能,但用户对这种支付软件承载社交功能的转变似乎并不买账,反而招来骂声一片。面对阿里的阵脚大乱,人们不禁要问,微信对阿里商业圈和支付宝的攻击力,难道真如阿里想象中那般强大可怕吗?我看未必。
今天阿里在社交领域对腾讯发起的反攻,其实就像当年腾讯在电商领域和支付领域发起的反攻一样。依托QQ的庞大用户群,当年马化腾在组建拍拍和财付通时的心情就像今天马云在组建来往时那样豪情万丈却最终死得万般无奈。一个是社交老大,一个是电商和支付老大,不同的产品功能属性决定了各自产品发展的不同的轨迹和命运,若谁想逾越,只能惨惨而死。因为,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瓶颈,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特征,没有哪个产品可以承载所有一切的人类使命。
如果马云执意要让支付宝扛起阿里的社交大旗,其最终命运只能像当年拍拍和财付通一样命丧黄泉。反过来,虽然微信支付近年增长迅猛,甚至对支付宝的霸主地位敲响了警钟。但是,警钟毕竟只是警钟,若微信想在支付领域再发猛力,动摇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微信支付的各种功能缺陷和高频社交对支付的潜在风险,使很多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望而却步。微信用它的社交功能培养出了用户的社交习惯,同时也让自己的安全风险暴露在了用户面前,毕竟,一个时刻挂在手上使用又过于暴露的钱包不是安全的首选。这些年,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一直在跟随支付宝奔跑,就像在社交领域,支付宝一直在跟随微信奔跑一样,这样的奔跑恰到好处,可以让各自获得一时的快感,但如果用力过猛,只会消耗掉自己的优势力量而助长他人威风的。
对马云来而言,支付宝的支付地位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微信的社交功能也并非人们所说那样所向披靡。大家竟然不能和平共处,那就各自呆回各自的领地,各做各的英雄好汉,此消彼长,相互敬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