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处处是岸
慈恩操,动作简单易学,做完后身体舒畅,坐香时的疼痛也一扫而光。本来想描述下每节操的具体内容,看到网上有视频,就不再赘述了,当然最好的还是要实地体验,看白胡子和尚笑眯眯的带着大家做,会更有感觉。做完操,当晚的课程就结束了,大家默默的行礼走出禅堂。钟鼓楼的灯已亮起,有法师开始唱诵、敲钟,那声音悠远、宁静,绵延到心底。
回去稍作洗漱,外边木板敲击的声音响起,有经验的师兄说要熄灯了,就这样慈恩寺的第一晚就要过去了。
9点在深圳,大多数时间我还在外边,更不要说睡觉了。现在就只能是放下万缘,赶紧好好睡觉,因为凌晨3点多要起,而且从课表的安排来看,行程非常的紧凑,体力消耗也大,事后有师兄说他的手机计步软件1天记了1.4万多步。灯光一熄,野外没有什么杂音,就只有虫鸣和云彩的游走。
3点半,木板敲击声响起,大家木噔噔坐起来,洗漱更衣,向大殿走去。寺里蚊子挺多,看上去也是膀大腰圆,可能大家都怕在寺里杀生,所以也就这么挨着。第二天实在有师兄困惑就在闲聊时问起已在寺里修习一年的慧旭师兄。得到的答案喜忧参半,杀生主要指不能杀人,但随着精进悲心升起,杀死其它有情也是不忍的。好吧,伦家蚊子也是为了生存,还是耐着吧。
大殿里,已经有早到的师兄跪在佛前念诵了,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向佛像、佛经行礼,预习下诵词。早课与晚课诵词有区别,但对于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蛙泳还是蝶泳都是游泳,能跟着心无杂念的连哼带念的走下来就不错了,也没有什么祈祷与预设。修行是要依次地的,对于我这个门外汉,又没有什么根基,更多的就是忏悔、告诫吧,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秧。
早课之后是早四香,人少了一些,但形式和流程与之前别无二致。已经过了需要老师在才装作好好学习的年龄了,但说句实在话,智渡法师在的时候就是感觉效果会好很多,好像更容易静、更安心一样。跑香、坐香、跑香、再坐香,做完慈恩操,然后用早斋。当天是端午节,有粽子,不知道是什么馅儿的,有点像梅干菜,不太好吃的样子。换做以往可能尝都不太想尝,但今时已不同往日,之前法师开示还说要增强感知力,于是就换一种心情,把注意力放到每一口的口感和滋味上。突然发现,自己平日忽略的细节真的太多了,不同的米的味道口感都不同,自己都是好吃的大口咽下,不好吃的丢掉,浪费了太多的福慧。窗外,看着正在建设的寺院,不禁感慨大到一座寺庙,小到一粒米,都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劳、智慧才能到你面前,而自己却从未去认真体会和感恩过。自己之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把种种好当成是理所当然,但这个理,这个应当从何而来?
靠一点小聪明走到今天,如今过坎儿了才发现自己的脆弱、劣根。索达吉堪布开示“不要在平日里装的像个修行人,在遇到困难时却像个普通人”。重头再来不可怕,怕的是心念不转,在原有的我执中兜兜转转耗散一生,既不知生从何而来,也不知死往何去。
短暂的休息后再次回到般若堂开始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吉祥经》。圣海师一边敲木鱼,一边快速的诵经。自己不熟悉经文加之语速又很快,所以很难跟上。经文一闪而过,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先预习一下,至少能领会下意思,而不是做一个时好时坏的复读机。
就是这么紧凑,这边刚诵完,早五香又开始了,照例是跑香、坐香,还有师父的随机开示。脑子里空空的,会有具体的念头,更多的是无厘头。比如我前边的师兄不停的变换着衣服,各朝各代的;比如宫崎骏动画里类似骷髅头的小精灵在前边的岩石上冒出来;比如会出现极美的星空,一块蓝丝绒般的琼脂上镶满了银光闪闪的星星。当然还有胸口的刺痛,一吸气就会加深,让人难受。后来问圣润师,他说他也有类似的经验,我需要就只是观察它(疼痛)就好了,我很幸运云云。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啥是幸运的,不过这不重要啦。
附上一首之前在青岛栈桥上写的小诗,聊表心意。
《如梦令·重上栈桥有感》
年少依杆凭栏,
遥望不知深浅,
渡口猛回头,
不见当年鸿雁,
莫叹,莫叹,
放下处处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