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便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节日。
儿时,长辈领着我们去扫墓,长大后,我们领着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齐齐,像往年一样清理杂草,用红漆描涂碑上的字,点香,烧纸,祭拜。
然后转过头,告诉我们的孩子,和他们讲祖先的故事,然后一步不落的点香,烧纸,祭拜。
有人说: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以前不理解人老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落叶归根。
后来慢慢理解了,比起春节回家,清明是为了提醒我们:
做人,不能忘本。
清明,学会以爱告别
有人说:“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这漫长时间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疗愈。
在丰子恺记忆中,他幼时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杨庄坟”;
清明正日,同族五条村,租上两条大船,上“大家坟”;
最后一天才是他们一家几口上“私家坟”。
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父辈们谈论家长里短,孩童们嬉笑玩闹,何尝不是在告慰祖先:儿孙满堂,家族兴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后,当年的三岁小儿慈玉,已成白发老人丰子恺,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他以爱与温柔活了丰盈的一生。
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最近每次刷手机视频,最怕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离开我们的消息。更难过的是,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在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个时代,他们或许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因为一些选择,一些坚持,却如星光照亮过世界。
有人说,当一颗星星陨落,地上的人们只能看到这颗星星,无能为力。但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
念念清明,念念不记忘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
清明,所有我爱着的、爱过的人,愿我们好聚好散,以爱告别,不忘记。
清明,所有守护山河,守护生命的英雄,愿一路走好,忠魂安息!我们会永远将您们铭记心中!
祈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