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真
每个家长都理解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同时内心也是充满了矛盾。首先是图省事,大多数人现在都很忙碌,通常都会叫孩子们起床给他们扣扣子,告诉他们吃什么穿什么,因为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情感上很多家长无法割断与孩子的紧密联系,他们无法不是孩子的失败,为自己的失败。明明几句话就可以让他们避免痛苦或失望,但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对挣扎或犯错。
更困扰父母的是,他们不能承受孩子不再需要他们时的失落感,因此孩子的成长也带给了父母很多内心的矛盾。
或许很多父母会想:告诉孩子们怎么处理一些问题,让他们避免犯错误,这些至于那么严重吗?不管怎么说,孩子毕竟还小,没有经验,他们确实需要依赖周围的成人。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一个人一直依赖另一个人的时候,会产生某种情绪,这些感受是什么呢?
一个4岁的孩子,每天听见父母这样对他说。“多吃蔬菜对你身体有好处”“来,我给你把拉链拉上”“你真的不想上厕所吗?”……
一个9岁的孩子,每天听见父母这样对他说。“不用试那件夹克,绿的不适合你。”“把瓶子给我,我来帮你把盖拧开。”“我已经把你的衣服收拾好了”。……
一个17岁的孩子,父母对他说。“你别学开车了,我太担心出事故了,你想去哪和我说就行了,我愿意开车送你去。”……
当一个孩子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
这个无奈的事实确实让很多家长进退两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将孩子依赖感降到最低?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让孩子自己作选择。
在生活琐事中,多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今天穿什么样的衣服?想要吃什么样的早餐?想现在写作业还是吃完饭再写作业?当我们把选择权交到他手中时,他会更乐意去做这件事情,甚至不需要家长的监督,无形中他就自己做出了承诺。
这些选择给孩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练习作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做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
尊重孩子的努力
当孩子努力尝试打开瓶子时、当他花了很久的时间系鞋带时、当他们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时……不要否定他们的努力或指责他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努力,给他们鼓励,并且告诉他们技巧和方法。
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不要问太多问题。
比如孩子回到家,就问:聚会好玩吗?都谁去了?他们是不是都盛装出席?你们吃了什么?你和谁在一起?……
有时候问太多问题会让孩子觉得私人生活被侵犯,当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父母分享。
我们只需要在他们回家时说上一句:“噢,你回来啦”
别着急告诉答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问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的问题。家长经常会被这些问题搞得很尴尬,然后立刻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他们给自己这种压力其实没有必要,通常在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他们只是想让成人作为一个回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探索他们的想法。
急于给孩子答案,对他们没有帮助,就像我们在替他们做脑力劳动,把孩子的问题反问回去,让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才是最有帮助的。
不必急于回答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和问题本身一样有价值。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减轻孩子对家庭的依赖,告诉他在外界有许多价值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的生活不是孤立的,只要你需要只能找到帮助。
这个方法除了对孩子有益外,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医生可以和孩子讨论一次习惯;鞋垫的售货员可以解释长时间穿运动鞋对脚的影响;牙医能够解释不刷牙的后果。
让孩子明白这些外界资源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不只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得到答案。
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无论孩子的想法有多么的不着边际,父母不必急于打击他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做尝试和体验。最终他们自己会确定是否想要继续做,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鼓励自立的方法。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
·人们当着孩子的面问父母关于孩子的问题时,让他自己去问孩子。
·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
·警察说太多的“不”,可以跟孩子解释原因。
……
其实独立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也要让孩子懂得独立思考。
其实时间久了未必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往往是很多父母自己已经离不开孩子。他们习惯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他们也不信任孩子能够独当一面。他们一边希望孩子成长,一边又害怕孩子成长,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父母会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独立成长这件事情上,很多父母还需要和孩子一块学习。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