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一直记住了一个词语,戒骄戒躁。当时,对这个词字面的理解以及其涵义都是知道的了解的,并不以为然。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与社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意识到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却是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低下,越来越没有继承古人所倡导的那种淡定与沉稳了。人们似乎少了德行,没有了品味,没有了耐心,却是多了戾气与急躁;多了盲目与焦灼,少了冷静与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这就不得不让我的思绪中再次出现了“戒骄戒躁”这个儿时学习过的词语。
“骄”和“躁“这两个字,从字面上来讲,虽有相近,都似又多有排斥,但是,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都是在于一个“气”字,只是出气的位置方式虽不同,故而,形式与表面有差别。只是这个千差万别,都不是对我们人生路上所需要的正气,相反的这两股气,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岔气,如不加以调整,恐会多有影响,轻则身体病疾,重则酿出苦果而悔恨终生。
也许,有人会说,言重了,不错是有些言重了,可是你也不想想,老祖宗们早对此就有定论,比如,在《论语》中,就有如此之说法,“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等,还有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一句话,我们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那就是“三思而后行”,好了,等等这些话都是在告诉你我他,骄躁的危害性。这里还有一个字,那就是“浮”字,也是如此的一种不好的"气”,还有“焦"字,它们和躁但成词,就是“浮躁”,“焦躁”,这都是在说明人的修行与品性德行的不行。
浮躁,表示急躁,不沉稳,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主要是对现有目标的专注度不够、对现有目标的耐心度不足,以及对现有的目标不切实际幻想,从而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盲动冒险。
浮躁又会让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所以,有德行的人,都是在努力修行尽力克服。
浮躁也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如果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急躁焦躁情绪易于激动的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关于这个“躁”气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岔气,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以后如有机会,我们还会与大家一起共同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