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零售通转入自营(B2B)这是非常自然的顺应时势,以及条件具备(菜鸟物流)时的自然转型。只可惜传统中间商在数据效率面前化为齑粉。
另外这种社区店植入,也是最后做渠道清场,社区店成为最后零售业决胜战场,一竿子到底,同时为未来包括生鲜在内的高难度动作,也奠定了基础。
也许将来就剩下阿里京东,小规模小而美的所谓垂直,在这种规模碾压下,都会岌岌可危。
这种布局、规模、量级就是战略级!
零售通和新通路完成时,
就是中国商业面貌的再一次大变!
零售通的数据技术和品类优选,是可以提高零售店效率的。零售通对于杜绝假货以及品控应该也是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新品牌崛起,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机会,加快商业商业转型与制造业换代。
但是这种规模和效率的商业利润如果不能转入社会再分配,以及可能造成整个商业渠道极大的失业人口,更何况这些巨头还有无人店的灭绝行动,如此被掏空的就业,消费力从何而来?
这一过程(博弈)不可阻挡。这是挟天子(零售店)而令诸侯(品牌商),阿里京东体量让品牌商无法拒绝,因为这个过程不服从的都会被洗牌出局,臣服的则会可以获得入场资格(或者沦为自营的诸侯附属国),看投降速度(入场速度),去陪太子读书,在强大渠道面前,从来不缺供应商。
新零售表面看起来是线上出现流量瓶颈,向线下融合,实际是用数据和供应链效率对线下渠道的第二次毁灭性攻击。
线下店面关的差不多了,而社区便利店不可能关掉,因为这是毛细血管,而且快销品体量也很大,但是这一块也会被攻陷。未来只会有数据公司,或者供应链公司。正是物流效率,以及物流规模,决定了最后的渠道话语权,这只有阿里京东这样的霸主才有这样的能力能量,也是两端都无法拒绝的残酷博弈:便利店和品牌商。
为什么传统连锁纷纷关店,而三只松鼠又能在线下纷纷开店,这是商业系统效率竞争。新零售是再一次重新洗牌。只是这次场景落点在流量肥沃水草丰美的地面。
商业战争两级跳:电商物流成本打击了传统多层渠道商利差,然后新零售开辟的新渠道在供应规模和效率(供应链效率,仓储物流,便利店网点植入)上又优于电商,但是前提是在电商建立了优势效率、支付习惯、渠道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同时线下原先剩下的渠道有大量冗余被作为攻击目标,这属于二次攻击,建立在一次攻击的能力与成果上。
阿里京东属于复合渠道,已有供应商体量基础,这是扭力所在。会慢慢蚕食吞食整个商业渠道。除非将来有在系统层面更优的商业模式出现,或者技术带来的新的变革,比如电商崛起依赖PC时代到来。
未来应该是数据公司、生态链组织或者工具、供应链公司。
现实也是历史博物馆,各种业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共处,这只是占比问题,但是主流逻辑一直在变化。
可怕之处正在于此,这种大体量企业如果只是自利型,而不是让利益生态均衡,对于社会并不是福音,而是劫持和绑架。
但是实际上,因为法律总是落后于技术发展,时代变化,这个过程也是动态。所以,零售通和新通路,既是在建立新生态,也是在毁灭旧生态,这个过程是奇崛的,也会有一定的动荡,就像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带来大量的现实问题。宏观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公民责任是合理要求,也是自律一部分。
本质上,效率也是道义,是社会成本优化,是对社会积极贡献。
现在的商业咨询,首先应该是战略类,非规范的。目前战争维度非常混乱,这个需要更深刻广袤的商业视野,而不是单个项目的研究能够胜任的。因为这是向本源性回溯和前瞻可能的不确定判断,是需要理解大脉动商业史以及社会文化大心脏跳动的直觉和独立观察判断的勇气。
技术与效率发展,再一次在考验社会公平与稳定。这是未来更多技术(如AI大量取代人工劳动)与社会冲突的严峻课题。
技术不可阻挡,但是社会也不能分崩离析。《未来简史》中的所谓“无用无效”人口到来的会更加突然!
技术惊艳与人性惊愕、社会整体稳定、人类幸福的基础冲突,将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法律、伦理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