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一周,又回米国了。最近不写,是因为娃的状态起起伏伏,好好坏坏,顿时觉得写了也没什么 意义。可能我也没有全放下,总是希望娃能状态好,我就可以少操心。但人生看来就是没有一劳永逸。
娃这学期有单间、有男朋友,成绩也很好,但还是状态不怎么样,主要是因为房间里有虫子,而且房间地势低,朝东。早上热晚上冷。另外就是跟好几个断了,有的是因为朋友退学转学,有的是因为朋友有了男朋友就不怎么和她玩了。
这学期让我再次明白,我娃就是很焦虑,一个焦虑的人很容易在某件不如意的事上非常愤怒。不是这件事,就是那件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她较劲的出口。
但不较劲又不行。我娃说,感恩节前她突然状态特别差,后来和咨询师聊了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总想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房子和朋友愤怒。用咨询师的话来说,管得一厉害,就把自己真正的自我给管死了。
娃说,确实是这样。她以前很愤怒国内小学的管理方式。“我在心里一直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么样。比如,国内小学不应该连坐,守纪律的孩子不应该被不守纪律的孩子连累一起受罚。我无法接受不合理的东西 ”。
是啊,也许这就是区别。我和队友内心都坚持正义,但都能很好地整合自己,让自己面对和暂时接受不合理。可是我娃严重缺乏整合力。大概既因为天性,也因为严重缺乏安全感。后者主要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在她小时候没给她安全感。有些父母,比如我妈,基本看不到自己的错。也许是不愿去看,也许努力了但看不到。但我不是。我是真心忏悔娃小的时候,我不能接纳她本来的样子,给她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我的忏悔 ,不只是我同我娃之间的事,还是对自己心目中的正义和公平的皈依,更是我侍祂应当的。
娃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高中一般都是买买买,或者要我开车带她出去吃和玩,从不坐公共交通。上大学后回来的假期,先是很少买东西了,只是出去打卡美食;然后是愿意坐公共交通了;再后来,很少在外面吃,只是打卡网红的咖啡厅;而这个假期,只买了一只口红,在外吃饭只有三顿,连咖啡馆都很少去了,只是喜欢坐公共交通和我一起在这个城市CITY WALK。另外,情绪也大部分时候都是稳定的。
花巨资回来过个感恩节,我和队友都很愿意。娃太不容易了。至少比我们的大学更不容易。那么远,而且自己性格属于脆弱型的。越来越愿意为我娃花钱。更何况,我娃这次回来都没有包车,坐的是单程5小时的大巴,每次还在机场等五个小时。
让娃多回来几次,这钱是该花的!我们还给娃买了复活节回来的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