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从时间维度来爱自己,周梵老师还讲了怎么从环境维度来爱自己。
一般我们说到环境,第一反应肯定是想到我们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当然,这只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那从广义上来讲,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物理环境,即物质环境,环境维度还包括文化维度和意识维度。文化维度,它属于意识层面,比如形成的社会习俗、风气、道德标准,以及社会文化等等; 意识维度,就是指我们个体的意识,就是说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意识维度。周梵老师主要介绍了物理空间维度。
为什么要关注我们生活的物质空间维度呢?在开启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去到某一个能量地方时,觉得特别舒畅,放松,比如,美术馆、大海、山林、书店、小学校,尤其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场景,感觉自己全身心都受到了滋养。而相反,当你去到另外一些地方,比如,嘈杂的地铁站,医院,老旧破败的房子,似乎分分钟都不想多呆下去,想要快速逃离。其实都是这些地方附着了一些或高或低的能量,在你走近的时候,被你捕捉到了而已。
甚至有时候,你去某个朋友家,去某个公司面试,总感觉似乎有些东西很奇怪,让你莫名不能放松,心里面直嘀咕,却又说不上来为什么,其实,这都是环境能量在作怪。任何空间都是有能量的。不管是你居住的空间,还是你居住的街道,城市,都有他们独特的能量。而且,不同空间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比较敏锐,可能会发现,每当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心境是会发生变化的。周梵老师解释到,这从心理学上,把不同的空间,称作不同的场。
那这些场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的。当一家人经常在客厅发生争吵,那么,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加,客厅的空间会积累一些不好的能量,无论以后主人是否还有争吵,但每次进入客厅,肯定会觉得压抑,心情变差,自己的能量瞬间变低。心理学把这称为心锚效应。意思就是当你接触一个熟悉的刺激点,比如,这个客厅,让自己一直在这个能量里下沉,你的感受就会下沉到空间里。严重的时候甚至不发生任何事,只是呆在那里,你就会感觉能量变低,会把你拉回到过去那种熟悉的感受里。这个刺激点也可能是一个人,一首歌,其他某个个地方,这个刺激点就称为心️锚。所以,空间和人一样,是会覆盖你的记忆的,有时候不需要互动,那种相同的感受就会被激发。在大自然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经常往海洋里扔垃圾,那这些不好的能量也会不断累积,不仅影响水里的动植物,也不能滋养到我们。因此,保护环境,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要净化我们的环境,这不仅限于我们居住的家,还有我们的办公环境,经常去玩的地方。
那怎么净化我们的空间呢?周梵老师给出了以下的方法。
1.使用自然元素。比如水和火。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擦地的时候,撒入几滴精油啦,或是你喜欢的一些香氛,尽量把地擦得湿一点。
火的能量代表就是蜡烛,很多蜡烛都是带有精油的。
自己平时特别喜欢用香薰灯,纯净水加入几滴精油,让精油的香味随着蒸汽溢满全屋。有时候,也会点上小蜡烛,放在香薰灯下,然后在灯上撒入精油,精油随着蜡烛热量挥发,整个屋子都是香喷喷的。
当然,鲜花也是很好的带有大自然能量的净化物。
其他,还可以用鼠尾草啦,秘鲁圣木啦等等,甚至只是一副高能量的画,都会让你的空间气场清爽不少。
2.断舍离。当在你的空间中囤积太多东西时,空间能量势必凌乱、局促。断舍离,其实是要你认识到,你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让你放下对一些东西的执念。也是对你消费观的一个反思。当你在做出断舍离的行为时,你可以想想,当初买这个东西时,自己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真心喜欢,还是为了占便宜,减价大促销,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怕错过占便宜的机会。断舍离它可以很好地让我们去反思我们当初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作出那样一个购买的决策,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
其实,很多决策都是虚荣和盲目推动的,这个东西,别人有了,我也要有,否则就是没有面子。要么就是恐惧和匮乏推动的,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多,不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和需要。
断舍离,还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清理我们内心,去直面问题而不回避。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买的东西根本就不适和自己,甚至还很可笑,但心理总是不愿意承认,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会安稳自己说,哎呀,早晚总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并不想把这些东西处理掉。这些都表明,你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失,不管对人,对事,都是如此。
把东西囤在那里,不管不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回避,不做决定,只是放在那里。周梵老师说,不是我们不可以有储藏,有积蓄,而是,生命中有很多功课,如果都是靠回避来应对,那这些放置的功课就会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反扑,让你痛苦,不得不面对。
因此,当你通过断舍离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会反过来让你反思,在未来的购物决策中有更多的觉知!
谢谢周梵老师!(图片是自己在张北草原拍的花花,很美!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