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城,还记得小时候过得比较开心,无忧无虑。经常和邻居小孩一起玩耍,游戏,争吵并偶尔打架。我家旁边就是县城的小学,小学的操场就是我们的欢乐之地,操场旁的两颗百年柳树,柳树旁边还有三张水泥浇制的乒乓球桌,加上操场里的篮球架,带有沙子的泥土场地,冬天来临时满地的枯枝败叶,春天来临时的青青柳叶,这些构成了小时候美好回忆的背景。
青春期的到来也是我忧虑烦恼生活的开始。正如歌曲“小小少年”中的歌词一样,“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来了”。父母经常为了柴米油盐而吵架的情景成为了我的当时的主要记忆,记忆里没有父母相敬如宾、相互恩爱的情景,除了吵架,还是吵架,父亲经常喝酒后和母亲吵架,生气拍桌子是他的惯常模式,经常吵到要离婚的地步。父亲对我们也是批评,打骂和打压为主,采取的是霸权式的教育方式,父亲喜欢吃饭时发表言论,我记得曾经发表过和他不一样的看法,结果受到了严厉的打压,还记得经常被打骂后独自伤心哭泣。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观点和自我意识建立也逐步形成,学会了反抗。正好父亲因脑溢血而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父亲的严厉管教再不起作用,他的蛮狠再也压不住我,我瞧不起他的方式方法,我们开始处于冷战状态,互不理睬,相互不屑,这样我倒是自得其乐,摆脱了束缚,这也形成了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生气时就封闭自我、切断沟通的模式。但是内心还是很自卑的,经常羡慕那些家庭和睦的同学。记得当时因为讨厌父亲,发誓自己绝对不学他,长大后要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好好的爱自己的老婆和小孩。
毕业工作一年后,父亲就去世,我还在那种对抗和不屑的模式中,没有为父亲的离世而悲痛难过,只是默默的程式化的送他而去,并且有种解脱感。
刚开始工作时,经常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也不清楚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拼搏中没有背后支持时,在迷茫中找不到人生导师时,总会感到父亲对自己的亏欠和失责,愤然认为既然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对我负责,不应该在我未成年时那样对待我,让我成人后也无人指点,无所依靠,经常会有怨恨和难过的时候。
这也逼迫我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适应这个世界,多年后也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后来,在经历多年的生活磨练后,在为人父母并也面临女儿培养的各种问题之后,慢慢的才开始理解父亲的艰辛和付出,以及他的成长经历和自身的限制。
天下的父母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父母每天起来就想如何让自己儿女要差一点,矬一点。只是因为自身教育、家庭传承、阅历、环境的限制,所以只能以他们认为对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大部分时候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果与意愿背道而驰,最后力不从心而失去控制。正如自己培育女儿的经历一样,期待变成了伤害!
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心理学的系统学习,让我学会了更换角色,尝试着站在父亲角度来看与自己的关系,学会了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父亲的感受,内心才释然了许多。父亲的确对我很苛刻甚至无情,但内在的愿望还是希望把我们赶往更高更好的境界的,其实他能够把我们兄弟姐妹七个都抚养成人,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机会,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而且我们七个都很健康,完好无损的长大,真的是很了不起。可惜他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缺少适当的沟通技巧,那时候的我也完全无法理解到他的良苦用心,导致了众多的怨恨和痛苦,并影响到了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发展。然后带着没有修复的伤痕与缺憾踏上了自己的人生的道路。
当我开始能理解父亲时,内心的故事也得到了改写,心里释然多许多,其实父亲也是想要为我们好,其实他也想做个好父亲(虽然只是他眼中的那种),从此不再怨恨父亲,抱怨父亲,并希望能从记忆中和父亲亲近,感受一下过去的父爱。可惜我的领悟来的晚了一些,父亲已经不在,而记忆也长期被父亲各种对我不好和我对父亲怨愤的场景所占据,虽然竭尽全力,搜肠刮肚,竟然无法回忆起一丝与父亲在一起温暖的画面,这让我体会到了怨恨和愤怒会真的会蒙蔽我们双眼。相信那些好的场景都被我当时的选择性注意给忽视、淡化、抑制并最后都消失了。
不过当我能去尝试着感受父亲的感受的时候,能不能回忆起父亲的好已经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了,因为关于父亲的故事里面已经多了“理解”这个元素,故事情节已经发生变化了。当然我也尝试着侧面从大姐和哥哥那里了解到了一些父亲的关爱和温柔的一面。
原生家庭会影响到我们一生,但如何解读和解释自己的原生家庭比原生家庭的记忆更加重要。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无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到不一样的场景,这时我们就有机会去改写过去的故事,让过去的故事不在成为一辈子的困扰。
当我自己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悲惨故事”这个束缚后,才发现周边还有许多成年人正如还在梦中行走一样,还背着原生家庭的沉重故事的枷锁,重复的诉说着自己童年不幸的遭遇,家庭带给自己的创伤,一次又一次的沦陷其中,无法被唤醒并无意扔掉那些枷锁,甚至把这枷锁代代相传,形成了负性的家族传承。
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会决定我们对事件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所认定的真相并不是真相。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才有可能更加接近真相,改写曾经的故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结束代代相传的问题模式,放下包袱,轻松前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