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篇章,重要事件,重要的人,未来的计划,压力与麻烦,人生哲学,总结
1.编年谱,2.梗慨,3.目录,4. 内容 大中小章节后话,5.总结,6.书评,7.划重点。
取自一部电视作品内的领袖名语: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属正义,正能代表我上半生的所做所为。
自述自传在我们这社会普通人民想都没有想过,但我不这么认为,平民也有权利总结和讲述自己的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普通又没惊奇,那些商业美化过的自传产品表现得让我们很是厌恶。在我国亲笔自传的书一只手都能数过来。那么自述在如今信息量过载的时代,尽量简约说明内容即可!过程必须得写实和时代情况相结合,自已的自传,自己写不会刻意去美化自我这就是我的初衷。
不分年纪与阶级,不分贫富, 觉得人人均可为自己一生做出记录,以便给家人及后人一个完整的清楚的生活历史叙述。有一个问题在我心里很久了,为什么我们南充的人大部份的人连自己的祖宗都不知道是谁,更不知道自己的家族来自哪里?怎么我们的现在人都进化到了如此的文明了吗?还是忙得顾不上或是根本不需要了?如果说自传,这个题目有点大,好像包括了方方面面的自己,也许我要写的更多是自省。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好人或是坏人,优雅或是低俗,冷漠或是热情,这些东西自己说了都不算,得让别人去评价,可是我却又很少让别人来评价自己,因为有的时候别人说的缺点自己知道,却根本改不了,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听。
从前,我觉得自己对工作还是比较勤快的,上面布置的任务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甚至提前完成,可是家务活却比较懒,总是一拖再拖,所以在别人看来我还算是个比较勤快的人,而事实却相差甚远。可能还算是个比较有时间观念的人,尤其不喜欢迟到,经常是看着时间做事的,到了一个点就要干什么,而且得把该干的都要干好,因此,还有人说我追求完美,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我的底线很低,很多事情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过又好像有些矛盾,好多时候,脑袋里输出去的东西就是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最大的努力在别人看来或者就是完美了。回忆起来还是较怀念20岁左右的时光,那时贪玩,稚嫩,思想浮造,整天浑浑噩噩,想想那么的无趣漫无目地的活着!说过的话做过的坏事多么的无聊,年长成熟了,更觉得懂得有点晚,但不后悔,因为没有青涩哪有这般回味的意思呢?
近来看了一本跟我两年研究的临终关怀的书《遗愿清单》并写了在34岁时一封活着的遗书,如今看了《梁启超传》,胡适的《四十自述》及李敖亲笔写的《李敖自传》,又长久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里参考了曲戏天才齐如山的《八十往事回忆录》,蒋延黻(fu)的回忆录,深切体会到人生在世不总结回忆一下自己真是可惜了。所以我就厚颜无耻地开始编辑我个人的自传!看了纪念清华大学的电影《无问西东》我自不量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小故事中认为好多不适合记录下,但我仍然有顾滤,现在打消了这个念头,把真实的我承献出来,无论我的朋友,亲人,或是跟我有着关系的一切人们都能觉得我王凯恩人生是真实的至于评价随之任之吧!
玩笑的讲:论成就,诺奖,奥斯卡,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没有提到过我的名字和来接我,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不敢有丝毫僭越。可人总是欠的,我又更是那种不想把心事都烂在肚里,随着人走茶凉封进棺錞,埋进土里的人。我总觉得我的一生应当被记住,小人物也有大情怀。没有哪个无聊透顶的人会对另一个陌生人的:出生证明,家族成员关系,个人恋爱史以及各种财产纠纷感兴趣的。那些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的破事不仅要去捋顺,还要自掏腰包跑去书店买购。
初心的宝贵,就在“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抱朴如初,就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强不息,就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哲人有言,“守真志满,逐物意移”。随着时光变迁,人们往往会纠结于现实的纷扰,淡忘了本来的追求。有的人精致利己,把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只看得见眼前的浮华,却失去了生活的本义。更有甚者腐化堕落,与初心背道而驰,头撞南墙才后悔不已。虽说生命的高度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人生的追求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但听不到内心的呼唤,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重心。
我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入微,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我去生活的逃避也在此主因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人们都在追逐生存的权力大小中沉沦。生存对成功的可怕惩罚就是害怕以后出现的失败,这种恐惧感常常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我就是看破这其中的事故,就现有的能力致力改变这一生存形式。我不愿这样下去,使我的生命空洞虚伪得很。细细品味生活的点滴,是我真正真实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