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入,与智慧合
刘禹锡有一句著名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烂柯人,也就是晋人王质。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柄却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家想要表达的是世事沧桑,物是人非。而我却从中读出了一种体验,那就是我们都曾有过的共同经历:沉浸于某一件事情,而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最容易产生这样的一种体验的人,某过于攀岩者,尤其是无保护攀岩者。与其说他们容易有这样的感受,毋宁说他们不得不有这样的体验,毕竟他们的身后,便是万丈深渊。同样地,许多极限运动的参与者也会较为容易地产生这样的一种体验,如:冲浪,潜水,跑酷,跳伞。
看着那些从事极限运动的人,一种人说他们在享受生活,一种人说他们是不尊重生命。其实,他们不过是爱上了那样一种沉浸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感受罢了。
这样的一种感受,被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称为“心流”。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去解答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当一位优秀的舞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中的时候。当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声中的时候。当一位优秀的演讲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演讲中的时候。他们全部都进入了“心流”的状态。
甚至于,在《庄子·养生主》的一个故事中,一个姓丁的厨师,即使是在宰牛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这样的一种状态,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文中这样写道: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仅此一句,便道出了厨师真正的心法。
师说:演讲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如神助,又好像是被下了降头。当你真的沉浸于那样的一种状态的时候,在那样一个瞬间,你真的进入到了“创建自我,追求无我”的阶段。虽然“心流”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传统的、古代的智慧中去追寻相同的东西。古典与现代便殊途同归,相互交融。
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寻让自己宁静的方法,人们借助冥想、禅定、打坐等方式使自己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他们最终的指向,却又于佛教中的“定则生慧”殊途同归。
读懂了心流,便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世间修炼的法门竟有八万六千种。不必拘泥于形式,所谓的盘腿姿势、手臂的摆放、结成的手印统统都是形式。假如一个人所有的姿势都完成的很好,闭上眼睛却是万马奔腾,无疑是在与修行背道而驰。
世间所有的修行,通通都指向了心流。心流是离幸福最近的状态,一切的行为都可以朝向这样的方向前行。
金天顺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