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小学是今天孩子的必经之路,考验不在儿童,他们终归会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时期;考验在父母,适时地理解并支持到我们的孩子,是我们作为父母要交给自己的一份答卷。
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过渡期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心理、精神、生活、学习及作业等)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需要面对和逐步调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身体上、心理上、认知上、人际交往的关系上等等。爸爸妈妈只有了解到孩子所要经历的这些变化和过程,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有效地倾听孩子,给予孩子支持。
针对明年就要上小学的孩子,过渡期爸爸妈妈需要了解到这些变化,做好倾听孩子的心理准备。
首先,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日常生活、课程内容等都会与幼儿园大不相同。爸爸妈妈可以提前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在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的过渡阶段,和孩子先聊一聊。比如:上了小学以后,每天早上要几点钟到校?上午要上几节课?午休、午餐是怎样安排的?下午还要上几节课?几点钟放学?晚上会有家庭作业等学习内容......让孩子对这些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除了对上述内容有基本了解之外,还非常有必要跟孩子交流一下对“学校、学习”的认识。比如说:学习是每个人的责任之一,我们在成长阶段都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天赋、才智、技能等。让孩子对“学校、学习”有初步的认识,等真正步入小学以后,孩子将会更好地配合完成学校的要求和学习的内容。
然后,爸爸妈妈还需要为孩子即将上小学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调整家庭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作息习惯,以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比如,早上让孩子培养按时起床、准时到校的习惯和意识。从身体上、心理上逐步形成比较规律的作息时间。
在这一点上,爸爸妈妈需要先调整自己的生活,如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里,尽量能够陪伴孩子形成比较秩序化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可以将人际交往、应酬以及亲朋好友、家族聚会等活动,尽量安排在周末,这样让孩子也能够清晰,上学期间学习生活是需要秩序化、规律化的,其他的活动尽可能地安排在周末进行。
接下来,爸爸妈妈需要对孩子即将入读的小学的环境、文化理念以及学校的教师等情况做一些了解,做好与学校、教师有效沟通的心理准备。家庭和学校如果能够积极有效的配合、达成共识、具有一致性,这有利于孩子对学校建立信任关系,与老师能够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
最后,爸爸妈妈需要认真地了解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特质。比如,一年级的孩子(6-7岁左右)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都会比较慢。有些问题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比较简单、直接的,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应答出来,而对于孩子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思考才能够明白。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家老大上数学课时,他在学习“5的分解与组合”时,做练习题: “3+2=?和2+3=?”她先拿了3个实物,又拿出2个,然后数“1、2、3、4、5”,得出答案:3+2=5;做下一道题:2+3=?的时候,他依然需要用实物来摆,依次数出“1、2、3、4、5”得出“5”这个答案。
面对这样的问题,成人可以快速地观察、发现题目的特征,得出结论。而此阶段的孩子不具备抽象理解数学符号的能力的,他需要借助实物去操作、演示3+2的过程。经过反复的实物操作,他逐渐理解数量、数名、数字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发现规律或秘密。大约一个半月以后,有一天他突然惊喜地说:“妈妈,原来3+2和2+3它们的答案是相同的,只是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
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对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质有所了解的话,那么相应地更容易理解孩子,也能够给予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探索,能够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为孩子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和环境,帮助孩子发展思维能力。
在孩子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爸爸妈妈一般都比较焦虑。家长的意识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对孩子是否能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影响重大。除了做好以上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外,爸爸妈妈还应该以一个相对较放松的心态来面对、陪伴孩子,相信孩子是有能力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并且能够给予孩子一些体验的机会,支持孩子自我调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