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给自己赋能——新媒体写作学习收获
一
分析自己目前的商业模式,如何利用新媒体写作对其优化,提高赚钱能力。
所谓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模式。
目前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主要是一份时间收益一次,属于第一类,目前主要的收入以教英语课为来源,每节课收入70-150。一少部分收入来源于理财,理财属于刚入门,主要长线理财,比如定投一些收益稳定的基金等等。
优化思路:1、加入写作社群,学习写作课,提升写作能力
2、开一个公众号,定期更新,把自己8年来一线摸爬滚打的教育心得体会和具体案例写成文字,在给家长提供信息参考和关注的同时,争取公众号取得流量和关注。
3、坚持理财,定投收益稳定的基金。抽时间学习理财知识。
二
什么是格式化写作?
1、格式化写作,重点在“格式化”三个字,不是靠灵感,天赋,经验经历。而是通俗说的“套路”。对,就是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写作。
2、这个概念对于新媒体的写作,或者说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非常有帮助。能够让完全没有写作基础的人,基于良好的格式而开始入门,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
3、很多人对于套路不屑一顾,因为觉得那没办法展示文采和才华。也质疑套路会让文章千篇一律,没有可读性,甚至玷污了作品这两个字。实际上这是对“格式化”的误解。
4、良好的套路或格式能够让一个没有表达经验的人,把一件自己想表达的事情说的清楚明白。其实深入看很多好的作品,都是经过编辑套入一定的格式,“格式化”过的。比如作文的套路,小说为了跌宕起伏,会用情节倒叙,插叙等等。
5、格式化写作和结构化面试这两个概念非常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构化面试也是强调面试同一个岗位的时候,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问的问题也需要统一涉及到某些板块。所以各个领域都需要一定的格式和套路,而这些格式和套路如果能够被传播和推广,当作模版,那恰恰证明了这些格式和套路的可行性。
三
写作定位
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找出自己喜欢的领域。我从大学开始就在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一度非常迷茫纠结(想起读过的一句话,思考其实有时候是自讨苦吃)还好当时的自己没放弃。后来发现自己在教育方面有兴趣,很喜欢跟学员接触。也有家庭因素的影响,自己从小在一所中学的校园里长大,青春的气氛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从小就在自己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思考的时候,种子就发芽了。
经过八年的教育领域工作经验,自己也有非常多的学习,实践和感悟。
所以写作定位会是在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板块。因为今年一直在学习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和樊登读书会的家庭教育类书籍,这些交叉板块提供的知识会给自己更多的理论支持。
四
读《玩命工作,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产生的情绪
文章开头,产生的情绪主要是认同,尤其是这句“见到别人牛逼就眼馋,轮到自己吃苦就抱怨”特别能产生共鸣。
到一这个模块,就很容易发现这是写作的技巧和套路,“网上流传过一份调查报告... ... ”引发自己的思考: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这些套路。
“大多数人无法拒绝眼前的各种低级诱惑”板块,引起的情绪是认同。
后面的“而唯一的办法”这段文字,非常强势的推出了观点。给我的启发是,写作的时候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和说明。不是必须得面面俱到,或者想科学论证那样为每一句话找到完全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煽动性”反而是为推观点服务的好方法。
第二板块举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例子,再次证明了观点,年轻要玩命工作。情绪,认同
第三板块的情绪是“暴爽”,对于创业的艰辛的案例,屡试不爽。
最后一个板块,升华感受。但也可能会有部分读者联想到原本起点很高的人。总体文章还是给人很大的愉悦和满足感,容易转发。
五
转发动机心理活动
文章两个层次逐层递进,并且扣人心弦。第一层次聪明人善于把握时代的风口,第二层次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如果文章只有第一层次,那转发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显然没有把握住风口的人是大多数,追求安逸的人是大多数,还有一些人有想法,也很想在风口上被吹起来。但是太过于功利,可能很难引起共鸣。所以文章的第二层次,是引起转发的主要原因。
主要引发了正面高唤醒的情绪,然后满足核心心理需求之一,存在感。
1、自己关注最新的商业案例。
2、用户对于文中提到的观点非常支持,并且部分用户可能就是正在自己的喜好上勤恳耕耘,或者把握住了一个风口然后正在腾飞。
3、80后用户也可能转发,也可能会带来集体的荣耀感
4、整个文章非常有理有据,逼格高,充分满足了朋友圈的存在感。
六
(以问题-行动-转折格式写一个故事)
如果你拼尽了全力,还是没得到你想要的......
大学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英语专业又因为喜欢时尚,没毕业就以优异的表现通过笔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加入了上海一家有名的纸媒画报,时尚板块做实习生。朋友非常喜欢这份工作,非常努力。经常熬夜翻译稿件,听采访录音,各种英文的生僻单词一一攻克,一年摸爬滚打,学到很多。原本以为她如此努力,毕业时肯定能够留在这家很棒的企业。实习期满一年另一个月的那天,公司来了一个高层的“关系户”,没有很努力,也并没有那么喜欢时尚,就直接进入试用期很可能占了那个编制。
得知消息的那个晚上,朋友趴在我的肩膀上哭了半晌。她说:“这一年,跑片场,助理采访,熬夜翻译,所有的苦和累都没有击垮自己,反而因为学到了很多很开心。整整一年,在没有一分钱实习工资的地方实习,家人支持了一年,工作也得到主编的认可和肯定,自己也觉得无怨无悔。明明自己这么喜欢这份工作,这么珍惜,可就是为什么老天不给她这个机会... ...”我也陪着她难过了一晚上,竟然想不出安慰的话来。毕竟,道理都懂,现实苍白。
后来她也想过去其他的时尚杂志实习,而对方也抛来了橄榄枝。就在她摇摆不定即将离开心爱的公司的时候。没想到神奇的事发生了,“那个上面安排来的实习生走了,因为既不喜欢时尚,也和同事处不好关系。估计自己也不是很开心。你知道么,今天主编居然给我打电话,说我可以转正了! ”
后来她在那个公司工作了三年,不断成长,经常跑欧美时装秀出差。工作之余还能到处看世界,特别开心。
然而这也不是故事的结局,由于纸媒没落,公司重组改编。大部分同事都离开了。她凭借自己几年下来积攒的能力和人脉,离职做起了个人公众号,主要关于家居方面,收入颇丰。
这个努力由勤奋的姑娘告诉我们,如果你拼尽了全力还没得到你想要的,可以伤心,但不要放弃,也不用自怨自艾。所有的种子,都会在合适的时候开花结果。我们只管从心出发,向梦而行。上天早已安排好了一路的风景!
七
分析这句话的逻辑问题 “目前我们企业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产品策略问题,第二是薪酬体系问题,第三是大中华区的问题。”
这段话的逻辑问题在于三个大问题的分类。第一类和第二类是并列的关系。第三类大中华区,地域性分类。完全跟前两个不是同一个逻辑系统。
信息排序,按照重要程度分类,因果关系或者结构关系分类。要么把第三个删掉,或者改成跟前两个并列的一类。
八
给这条论点,写一个精彩论据:大家经常说,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到底什么是极致?极致,就是制造惊喜。
想到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二战期间,一位叫罗迪克的英国士兵被俘,被压到德国战俘营。当时缺少汽车兵,运送被饿死或者被杀害的战友。其他人都不愿意给纳粹当司机,而罗迪克非常积极的配合。终于做了纳粹司机之后,他开始对战友们态度恶劣,战友们骂他,纳粹却越来越喜欢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开的运战俘的车纳粹也不再派人监视。罗迪克更加恶劣,甚至把仍然活着的战友仍上车。
战友们更加痛恨这个“叛徒”,于是经常私下报复。一次殴打之后,他失去右手,变得没有利用价值无情被纳粹抛弃。并陷入战友们的疯狂报复殴打之中,最后一个雨天死在集中营阴暗潮湿的墙角。
岁月尘封了这段关于“叛徒”的往事。然而六十年后,英国一家报纸突然登出一篇文章,《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原来这是一位被“叛徒罗迪克”无情扔上车的战友。原本以为被埋掉,但车到半路,被罗迪克扛下车,放在大树隐蔽处,放了面包和水。交代一句“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便匆匆离开。
报社随即收到越来越多的老兵来电,故事惊人相似。背叛徒放在树下,然后死里逃生。并留下那一句同样的话。
老编辑立即组织老兵回到山谷找到那棵树,找到了一个铁盒,真相大白:那是一本罗迪克的日记,和许多照片,记录着他救战友的过程。叛徒变成了拯救战友的英雄。
极致的勇气,绝不仅仅是勇敢的面对死亡,而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行动,即使不被理解和报复,仍然不忘初心,忍辱负重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