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爸妈和老弟出门去郑州了,爸妈明天下午会回来,而老弟可能就要留在郑州了,因为他初七要上班。
平时他们在家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只知道吃饭时间去吃饭,想喝水了去爸妈屋子里接水(我们住的不是小区房,是自己盖的厂区房),偶尔到他们屋子里坐坐,烤烤手、说说话。
刚才到他们那儿烧水,整个走廊都是黑漆漆的,我摸索着把廊灯打开,亦步亦趋地走到屋子里,生怕撞到地上的东西,打开暖气片,打开饮水机,把盆里蓄满水,打开电磁炉,等待水烧开。
突然感觉很凄凉,体会到了家里灯不亮的失望与落寞。
这种感觉很奇妙,但是很不好,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体会这种感觉。就像热恋的女朋友不在家,自己宁愿在公司盯着电脑消磨时间也不愿意回去一样。
自己一个人穿过街边小路,一个人乘电梯到达房子所在的楼层,从包里掏出钥匙打开门,摁开客厅的灯……啊,从未认识到自己如此脆弱,空荡荡的房间,熟悉的沙发,熟悉的空气,熟悉的床,可是却没那个熟悉的人。
感觉到没有他,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公司到家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增加心中的孤独。因为心中没有期待,并且原来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异常,孤独像一个漩涡,把人吞噬。
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宁愿住酒店也不愿意回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有家还不如无家。
不知道在大城市打拼依旧单身的人是什么感觉,也许一直单身的人不会有此体会,而曾经恋爱而又分手的人才会体会颇深,所以这也是分手之所以痛苦的原因吧。
是的,你不在家,我也不回去了。
02
老弟初七开始上班,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假。每次提到他要去上班,我们就要把放假规定批判一通,觉得太没人性了,为什么春节也不让人多休息几天?
工作为了什么?无非有三点意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维持生存所需。而最终是为了人的幸福。
可是,短短七天假期,大家都非常不幸福,如果害怕竞争对手在努力,那全部多放几天假不得了,实在是搞不明白。
除了教师的假期稍长点之外,其它上班族的生活真是一言难尽,一年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想出去旅行都没有时间。
周末两天太短,有的单位还是单休,家假日出去就是生气,吃不好、住不好、物价贵地难以接受,且体验差,全是人,哪有什么旅游的感觉。
请假?一次可以,两次可以,第三次你自己就不去了。谁都有不好意思,怎么可能一直找领导批假条呢。
想想生活好无望。
不知道那些上班的人每年要骂多少次,应该每天不想上班的念头都有几千次吧。
是我们这代人太懒,还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想上班。
与人聊天,一致的看法是:三月份在期待清明节假期度过,四月份在期待劳动节假期度过,五月份在期待端午节假期度过,六月份在期待暑假度过。
想到每个假期,似乎才有活下去的愿望啊。
03
老弟初七上班,妹妹十二回北京,还有一个弟弟应该是十六开学,我是十四上班,但是初七之后一定会有人让我去加班。
想到加班,就很沮丧,我真的想过一个完完整整的假期。不喜欢假期生活被打断,就像我理解不了看电影时非要接电话一样。
而有的人总是可以做到在全宿舍人一起看电影时,有兴趣接男朋友的电话。可能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也许是我太过自私,只顾自己玩乐,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可是接电话又与加班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我已经对工作没那么大兴趣了,因为在某一刻想到每天都要八点打卡,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无趣至极。
我可以早上六点钟起来看书、写文章、跑步锻炼身体,但是每天紧赶着最后五分钟打卡实在太难受了。
禁锢的是我的自由。因为有些事情心里乐意,有些是被逼迫。本质区别。
04
老弟在家时觉得他很吵,总是打游戏、听课件,游戏里都是些像细菌一样的怪兽类的,每次都要耽误吃饭;讲课的那个女老师语速过快,声音没一点美感,我一点都不想听到。
可是他一走,感觉家里好空啊。
我们还有很多年前买的蔬菜和熟食没吃,可是他都要去上班了。
记得有一年我在郑州住,初五、初六郑州的街道上已经人流满满,许多店已经开门了,而商场初一就开门,年似乎跟没过一样,觉得城市生活真是无情至极。
为什么不多休息几天呢?为什么要牺牲别人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来为你服务呢?
上班的人如往常一样行色匆匆,开店的人急着把钱往兜里揣。过年?什么是过年?饭店不休息,商店不休息,超市不休息,与往常又有什么区别呢?
每一年春节,都有人陆续离开家去工作或者去学校,有的人离开得早,有的人离开得晚,可能离开早的人从来不知道,家里的人是多么不愿意你出去,甚至因为你的离开而流泪。
放假时温馨的时光总是短暂。我们呆在一个房间里,有人打游戏,有人看电视剧,有人吃水果,几乎不分开,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温暖和快乐。
每一个人离开,都把那种温暖和快乐带走一部分。
而我们的父母——一直留在家里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