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在发明显微镜,然后他放大了从不刷牙的老人的牙垢上提取的物质,观察到细菌,但对细菌缺乏了解的当代科学界认为细菌是凭空产生的。
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演示了曲颈瓶实验,得到了细菌来源的启示。
他把未处理过的肉汤分别装入两个烧瓶里,一个烧瓶是普通圆底烧瓶,瓶口短而朝上裸露;另一个烧瓶是瓶颈弯曲、颈长而细的曲颈瓶。加热肉汤至沸腾再冷却。两组实验烧瓶都没有塞住瓶口,敞露在空气中,外界空气可以与瓶内液体表面接触。静止两个烧瓶,并观察。由于细菌很难进入曲颈瓶而易于进入普通烧瓶,直至四年后,曲颈瓶内仍然观察不到微生物的产生,没有变质、腐烂。而在第三天,普通烧瓶已经产生可观测到的微生物。
由此得到细菌是由已有细菌产生的,在没有细菌的环境不能凭空产生。著名的“巴氏消毒法”就是来源于此。巴斯德在一生的研究中曾研制出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兴起,被誉为“微生物之父”。
细菌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部分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
并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如下图分别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可分为两类:自养菌和异养菌,自养细菌就是靠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如硫细菌,异养菌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通过摄取外界的有机物来提供养分,如大肠杆菌。而异养菌又可以分为腐生菌和寄生菌。腐生细菌能是分解无生命的有机物,如枯草杆菌,寄生细菌是生活在另一个生物中靠摄取寄主营养而生存,如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还可以把细菌分为需氧和厌氧,喜冷、常温和喜高温等不同的种类。虽然渺小到难以观察,但细菌在充斥在自然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调查显示,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
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体中,一些细菌作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益的细菌,比如有的能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发酵食物,有的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
细菌结构相对其他生物较为简单,因此一般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少数细菌分枝繁殖。在适宜外界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周期仅需要20~30分钟。例如,大肠杆菌的繁殖时长约为20分钟,理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200万个大肠杆菌,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就超过计量范围了。
由此看来,有害细菌进入身体将产生严重后果。通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御病原体。勤洗手,伤口包扎等等,物理的手段都可以避免细菌的入侵,当细菌进入身体以后,也可以选择抗生素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