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同学大M聊天,她因为知道职级升了之后,工资也不会达到她的期望值, 而且要经常性加班,所以在考虑离职的事情。
做HR的老洪开始问起来:
你想找什么类型的工作?
我不知道。
可能是高薪的吧,我在旁边帮她补充思路。
其实如果只是高薪,那份工作我不能获取成长的话,也不会做久的。
典型的90后,工作不仅要在薪水上给够,还要有个人成长。老洪评价道,便接着给选择:
那你去我公司做项目销售吧,能学到很多东西,薪资待遇也不错。
大M答到:
那我可以直接转去自己公司的销售部啊,我还比较熟悉自己公司的业务呢。
项目销售跟产品销售能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要是让我去做其他方面的销售,我不愿意,但我公司的是项目销售,我还是乐意去尝试一下的。
这样啊,那我考虑一下。
你要问一下自己,想要什么,不然你跳出了一个坑,还是要跳进另一个坑的。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啊。我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我跟老洪立马补刀:
你明天就可以睡到自然醒啊,也可以把银行卡里的钱拿出来,换成一毛一毛的,数到手抽筋。
You know what I mean. 大M 开始抗议了。
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啊,什么都可有可无,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在乎别人过怎样的生活,但我就是对现在的工作觉得腻烦了。
因为已经熟悉了工作,觉得学不到新的东西了,没有成长了?
对。
这也涉及到90后的一个管理问题了。仅仅用钱来让90后工作,是不够的。她们还需要成长,需要激励,最好能把工作游戏化,来让她们一步步通关。
我立马对大M说:
你把这个管理原理先应用在自己身上,把工作当做游戏来打,给自己设置刺激感和奖励机制,比如通关后就可以获得50万。
老洪接着补充了管理90后的三大原则:
淡化权威
软化冲突
角色化
淡化权威:在跟90后布置任务时,不能以一种:“我就是你上司,所以你要听我的”的姿态来对话,而是要告诉他们做这件事的深层原因。
软化冲突:比如90后员工赌气,说我不干了。那你作为管理者,要去询问不干的背后原因,并根据情况给出建议。
角色化:要让90后员工明确她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不然到时候她没把活干完,她还会反过来说:你又不告诉我,我需要做这个。
回到刚才那里,大M 为什么会觉得迷茫?工作的薪资水平也还不错,做的工作也可以应用上自己专业学的知识,但久不久,就总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深谙管理的老洪是这样分析的:
90后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互联网时代。这一代的人,在生活物质上不愁吃穿,因为跟互联网接触得早,他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更强。虽然在大城市没有房,但在老家一般有一套或两套房,父母哪怕是老年了,也可以靠着房租养老。这样,父母的养老问题基本上不用考虑,因此造就了他们任性,不顾一切的性格。工作不喜欢了,立马辞职找下一份,在工作上一定不受委屈,不肯受气。
在大城市房价高,反正也买不起房了,就直接把这个要求从自己的列表剔除,因此有钱就任性花。对父母,自己没有养老的负担,对自己,反正都不打算结婚,也没有负担。所以就随意潇洒,但这种潇洒也会带来一个问题:没有任何负担,就意味着可能少了设立人生目标的一个基准。
并不是说人生目标一定是由负担衍生来的,但相比较有家庭负担的80后一代,他们往往不会这么任性。
听了老洪的分析,我才意识到,原来一个人的决策,一代人的任性,还跟那代人所处的大环境有如此大的关系。
她真正让我从树叶,看到了地底下的树根。
关于90后的管理,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和额外探讨。过几年,00后要走出校园,走进工作了,关于00后的管理,又该应用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