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上有不少人说松子一生最大的弊端就是太容易被感情左右,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交给别人控制,不可理喻。更有甚者说她自己下贱,自己作……其实这样的言语太激烈,单单责怪她是很没有理由的,没有与她类似的经历,你无法体会到哪种绝望与无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她只不过是一个无辜而平凡的普通人,像你像我,像千万人。
松子小时候缺爱,这无需质疑。这由她父亲一手所致,也不可争辩。(在这里我想说她父亲不是罪大恶极,也情有可原。家中有一直衰弱的女儿,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对他都有困扰,他一直为此忧心,也习惯性给予二女儿更多的爱。另外,他是一位传统的日本父亲,严厉而不苟言笑,不习惯把脆弱展示给家人,对于松子他会表达的不多,但应该一直心有愧疚,尤其是当松子离家而毫无音讯时。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大多数人愤怒应该也是因为他普通地展示了父亲令人无语的一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出来,不能认真地表达自己的爱”)
缺爱的人长大了的确容易去外界寻求爱,这是人性的本能,渴求爱且寻找爱,只是在松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她只是一个被塑造的人物,但由于她的人生像太多人的缩影,我们便不自觉把她鲜活化。
相比于普通人,她活得更为极端,这是常人不敢为之的。她的一举一动,更牵扯我们的心扉,我们想知道,这样做她会得到什么,我们又会得到什么。
松子一生都围绕着各式各样的男人,渴求从他们那里得到被守护、被珍惜的爱,这样的欲望跟《挪威的森林》里的绿子真相似,只不过绿子的爱欲表现得更为浓烈鲜明,也更加理性,而且她遇到了一个好人。相比于她,松子活得就太辛苦,她的爱情太热烈,爱的时候昏头昏脑、毫无理性。男人希望有一个女人爱他,但不希望这份爱炽热得他烫手。
松子爱得那么凄惨,还在于她遇到的人都是“渣男”。作家、作家的朋友、小混混、理发师、她的学生……这些人只是希望从松子身上得到些什么,在松子的纯洁的爱的比照下,他们可能也自惭形秽,不敢接受。松子在每一段感情中都竭尽全力,她渴望对方能给她回应,尽管不是对等的,哪怕一点点也好,让她温暖地活着。
大家可能不是很理解这种行为,“人应当自爱自强”,但这个观念是后天培养的,松子的周围并没有人教她自爱。她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觉得死去也未尝不可,但她仍然渴求着爱。她只是想得到另一个人的爱,这个愿望难道很过分?普通地寻求爱时她却没办法控制她的情感,孤注一掷地对一个人好。很多人都在男人打松子时说“离开啊,这个男人有什么好的”,可是对于松子这样的人而言,重新开始一段感情,重与外界建立联系,是抗拒且痛苦的。抱紧这个人,只要还有一点温暖就好,我就可以活下去。
尽管松子的大半人生被爱情左右,但她在那么多绝望面前都站了起来,叫嚣着又向爱情冲去。现实里又有多少人有她那样的勇气?尽管到了最后,她的人生完全腐烂,但她仍然准备热烈地活着,而这一次,她是准备为自己而活。
我想强调的是,松子是一个普通人,她的所作所为是人之常情,她的极端有塑造的结果,也有遇人不淑的悲哀。我们应当给予松子尊重,这也是给世界上千千万万为爱挣扎的人的尊重。我愿你们像松子一样在任何绝望后都不放弃对爱的追求、对生的希望;愿你们早日摆脱童年的噩梦,真正自由洒脱地生活;愿你们到最后,都收获一份令人真真称心如意的爱情。
“永远不要同情自己”,过去已成定局,只要你想改变,你至少可以与过去和解,内心和谐,生活也会顺畅起来。如果当真有解不开的结,我可以为你分担一点,相逢即是缘分。
(以我最爱的海贼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