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图解大概念和它的概念小伙伴
这个部分作者列举了当下教育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概念,讲解了这些概念为什么出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键。
首先要明白,在社会的发展下,教育的生活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学生在校所学对学生的未来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学校教育就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作者解释:教教材是指只教书上的专家结论,而用教材教指的是通过专家结论来建立学生的专家思维,就是俗称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文学家一样思考”。因为只教教材,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专家结论只能在校内流转,出了学校,多年以后,谁还能记得多少。而用教材教,学生掌握了专家思维,如数学的逻辑思维,建模思维,语文的夸张表达,语气的使用,都可以在多年以后运用于生活中。这就如作者的图示:
教育应该指向学生的生活价值,应该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这一点明确后。作者继续解释了其他的一些概念:
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素养。
核心素养:对信息时代人才结构的描述。整理可知包含两大素养群:专家思维(智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和复杂交往(情商),这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称作高阶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态,因此不同学科,要学习不同的专家思维方式。
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大方向,也就是教育的大目标,也是大概念: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者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对学生的未来有价值或意义)。
大概念可以和单元教学想配套,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从而真正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当大概念明确,也就是目标明确了,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合作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都是通往目标的路径。
再读,终于把这些让人眩晕的新概念的关联大概整明白了。收工,休息!
第一章 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
一、真实性:素养的精髓
1.我们常说:“毕业了就把学过的东西还给老师了。”或者学期末了,就会抱怨,别人复习是查漏补缺,我们复习是女娲补天,或者说是从头再学。这是因为我们所教的是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很难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迁移;很难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迁移;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迁移。
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仅仅教了知识,告诉了学生这些是需要记住的,也就是在教专家结论,而这些专家结论,离学生太遥远,无法运用到生活中,或者,学生根本没有要使用的意识。
2.现阶段的教育,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真实性,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如威金斯所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再真实的世界能得心应手的生活。”
3.真实性的两大支柱: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都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这里的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我们不能只记住专家结论,加上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而合作能力就是复杂交往,即两大素养群。
二、深度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
深度学习和真实性学习的内涵是相通的,都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1.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能否实现高通路迁移
低通路迁移:新任务与原任务相似,称为“低通路迁移”。
迁移机制:具体——具体,这种迁移依靠的是旧任务与新任务之间的相似性。两种任务越相近,这种迁移就越容易完成。如“刷题”。
高通路迁移:新任务与原任务不相似,称为“高通路迁移”。
迁移机制:具体——抽象——具体,也就是说从很多具体案例中抽象出一个原理,再用这个原理指导下一次任务的完成。
高通路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反映专家思维的认知结构,而低通路迁移只是表面上掌握了专家结论。
宽而浅的学习:指学生积累了大量专家结论,却没有从专家结论中学习到专家思维,因此是横向扩展。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专家思维,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在研究课程重构中心的额知识框架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知识还是现代知识,组织方式的最顶端都是反映专家思维的“概念和原概念”,引导学生变宽而浅的学习向少而深的学习发展。
2.深度学习——主动创建地图
三、大概念:理解的锚点
教学改革深化要进行三个转化:一:课本与现实之间的转化;二、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转化;三、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转化。——2020年第三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申继亮)
“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1.理解的关键使建立大概念。
理解要形成包含具体与抽象互动的复杂认知结构,关键在于抽象大概念的建立。
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专家的知识是通过大概念来组织的,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
2.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者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
(1)大概念的“大”: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意味着与未来的真实生活相关联。
区分大概念、小概念、方法的关键在于“生活价值”。
(2)大概念的“概念”:不限于概念。还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概念、观念、论题。
(3)大概念有不同的层次。如果以具体为底、抽象为顶,可以拉一个巨网,顶端就是跨学科大概念。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抽象,可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但与此同时,大概念层次越高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加以支撑。
3.大概念的生成机制。
(1)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生成大概念.即:具体——抽象——具体
(2)融通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一方面,提倡在学校中引入更多真实问题,使学科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倡导跨学科课程,因为它更符合世界的问题的形态。
四、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关系。
大概念打通的不仅使学科内的知识,而且还有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