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个小插曲:
那是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老师提前通知,我安排好工作就去参加了。那次的家长会和以往不同,老师打开了视频,说要与我们这些家长分享一个小视频。
黑板上的投影仪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位孩子妈妈在接受访问:如果满分是十分,你给你的孩子打几分?妈妈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6分,不及格,眼里充满了失望和害怕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幕,主角换成了这些妈妈的孩子们:如果满分是十分,你给你的妈妈打几分?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满分,10分。眼里充满了开心和自信。
本以为视频结束了,可我们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班级追逐打闹,老师跟着一边跑,一边问:如果满分是十分,你给你的妈妈打几分?孩子们还是追逐着,闹着,被逼到墙角回答,满分,满分。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问到问题时,先是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
那就6分吧。
为什么6分呢,妈妈还有哪里做的不好?
妈妈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候会对我吼。
这个时候,老师已经出去了回来,说让我们原谅她的泪点低。我又何止不是这样啊,泪流满面。嗓子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原来孩子爱我们甚过我们爱他们啊!
我才知道,原来我就是偶尔对他吼一下,就已经扣了四分,看来我这个妈妈做的不合格啊!他还是个孩子啊!他那么爱我,我怎么能不让自己变得更爱他呢?
后来,我遇到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我便想到生活中和孩子相处的点滴,确实孩子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书上说: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此外,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充满害怕,时而执拗的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组。养儿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有些父母可以将美好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表现得像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书中都是围绕作者两夫妻在开设的课程中,给那些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爸妈们答疑解惑。很多都受益匪浅。现在分享几点给大家:
1.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有怎样的父母。
教育孩子的时候,先要成长我们自己,不然就会把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模式带入其中,不适合孩子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
小时候,妈妈在教我洗衣服的时候,可能家务琐碎包括田里的活也多,妈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教,看到我一开始做的那么慢就会特没耐心,不到五分钟就会自己抢过去做完了。剩下我在那里害怕。
长此以往,我做家务的速度始终没提高。而且始终没有自信做好,直到长大了,自己才去改善的。后来,自己教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小时候内心的感受,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一遍一遍慢慢的教,中途有很多地方没做好,我也轻轻的说,多演练,多做几次,熟能生巧就好了。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安心的陪伴。
2.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对孩子的情绪混淆。我也是在慢慢和孩子的生活磨练中,才养成了对事不对人的去接纳别人的情绪。
有次我带儿子在小区玩,小伙伴们开始玩的很开心,二十分钟的功夫,就听到儿子大哭的声音。
我很奇怪(儿子很少哭)就跑过去看看,另一个小伙伴说,是妹妹抓到了哥哥的眼睛,哥哥疼的哭了,我赶紧去抱着儿子,问他要不要紧,到底是怎么搞的,让我看看,问了半天,儿子就是不理我,还是哭。
我当时的情绪就不好了,一个声音想说:这么没用,还被小女孩抓了。另一个声音说:你小时候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哭,还可能会被爸妈打一顿,感觉好冤枉啊。然后,我就静静抱着儿子,等他哭累了,停止了哭泣,我才跟他说,小妹妹是不是不小心抓到你了,你看小妹妹也吓的躲起来了,你能原谅小妹妹吗?还要不要一起玩?儿子开心的笑了,点点头又去玩了。在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要学会完全真正的去接纳,先安抚心情,再缓解情绪。
3.从孩子的角度看人生
既然如此,就要我们参与孩子的成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成年人在工作了之后,受到家庭工作的牵绊太多,玩几乎就是没有了,更被说陪孩子玩了,渐渐的失去了童心,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可爱,缺乏想象力了。
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每次的作品也都受到老师表扬,可他并不开心,因为,老师要求事物都是固定的,没有乐趣。自己回来总是喜欢把太阳染成绿色的,月亮染成红色的,还有好多和现实中不一样的。爸爸就喜欢纠正说,这样老师就不给你表扬了,儿子说,你们大人的世界真奇怪,也许还有其他星球上的太阳,月亮不一样呢。一点不好玩,我说那你就染成你喜欢的呗。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人生,人生会更加有趣呢。
4.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多去找到这些地方夸奖他吧。
每一代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老师,家长都是会表扬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和孩子,貌似只有好才能满足他们的自信心理。那些某方面不好的孩子,如果一味的受到贬低。就会往更坏的地方去发展。
虽说环境会影响孩子,但影响更大的还是人啊,而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最好的榜样呢。所以,爱你的孩子,就不要去贬低他。让他在开心和轻松中快乐每一天。
我们的孩子都是优秀的,让我们也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中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