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半的孩子,想让她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听我讲英语?那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我的英语水平说出的口语,我自己都绕不清,反反复复查词典,纠正错音,我才是要学英语的那个三岁孩子。
都说英语启蒙越早越好,如果能和汉语启蒙同步是最好不过了。我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没有给孩子说英语的能力,所以我最最迫切的就是,像三岁孩子一样,开口说话(英语)!
早晨起来,瞟了瞟贴在墙上的英语海报。记住了一句口语,what color is it?我在脑子里反复的记忆这句话。洗漱期间,暖暖在沙发上玩,我冲着暖暖说,hi,what color is my coat?边说还用手指拉了拉我的薄如蝉翼的防晒衣。暖暖淡定的看了我一眼,说,white。
哦哇!我这颗老母亲的心啊,顾不得脸上还没擦均匀的粉,跑过去对着小宝贝的脸卟了一下。兴奋的说,你听懂了啊?孩子很奇怪的看着我一眼,又自顾自的玩去了。是的,两天前我告诉过她color是颜色的意思,但她当时也没有认真的听啊,我还问她苹果是什么颜色,她也没反应。对了,我那句话(英语)问的也是错的,总之不是今天的这种问法。
我又接着问,“what color is your t-shirt?”
“pink。”
“good,right!”
出门换鞋子的间隙,我又问:
“what color is your shoes?”
“pink。”
孩子打开门跑在楼道里,我还在蹲着系鞋带,嘴里不忘问道:
“what color is your pants?”
我那拗口的的发音如果楼上有人,肯定会被听到,好面子的我也顾不上了。
暖暖走回来靠在门边,瞪着眼睛看着我。我指了指她黑白条纹的裤子,她明白了,说:“black white。”
“yes,white and black。”
一大早,我的心情好好的。回想暖暖几个月牙牙学语时,说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到后来的每一句话,都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惊喜和激动。现在我的心情依然如此。
之前我为暖暖不能静下心来,坐那儿听我给她讲单词说短语而苦恼过。现在想想,她学说话(汉语)也是经历了0-1岁这一大量输入的时期,那时也没有强迫她必须开口讲,每天对着她说话,她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
那时我还趁机在没讲汉语之前先让她听英语,结果她在一岁多说话时,英语汉语夹杂着说,爷爷奶奶都听得一头雾水。只是我的水平实在有限,让她学会了几种水果的名字,就再也教不出来其他得了,所以才会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奶奶,我要吃banana,我要吃apple……”
我还记得暖暖最爱看《父与子》,那是一本双语漫画书。每次我给她讲里面父与子滑稽的场景,她都笑得前仰后合在床上打滚。后来,我发现下面的英文对话也不难,就刻意的只讲英语,暖暖抵触的情绪就出现了,“妈妈,听不懂,妈妈,不要说英语。”我只得妥协。
再后来我给她讲条件,要想让妈妈讲这本书,必须得先听英语。英语在漫画的下面,汉语在上面,我们俩常常“down”,“up”的争论不休。最后看到她实在是喜欢这本书,又不想干扰她快乐阅读的心情,就放弃了《父与子》的英文对话。
现在想想,三岁的孩子怎么会像成人一样坐那儿静静的学英语呢,这与她的年龄段也不符。
父母用心的和孩子交流对话,每天读中英文绘本故事,语言启蒙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如果父母不能日复一日的坚持,只想说几遍英语孩子就记住,或者让她自己听音频学会。这怎么也不可能,也违背了学习语言的规律。
我们学说话,是在生活各种场景中大量的听大量的进行输入才学会的,学会以后每天开口讲,与人交流才掌握住汉语的发音,句子这些日常交流语。那么学英语也是如此,语言的学习都是互通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启蒙阶段一定要进行有效输入,如果孩子听不懂,输入的再多也没有任何作用。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无意识的习得英语,也顺应孩子学习语言的成长规律。
表面是父母有意想让她学英语,实际她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是在学英语,她不会感到学习的单调和乏味,也不会对英语产生排斥和抗拒。想想自己的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汉语)的,就用这样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对她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