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已经有些年月没有正儿八经的过回春节了,暂且不论年味不年味了,近几年春节由于忙着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几乎没有回家过节,或者只是匆匆回去安排布置了一下,向长辈们拜个早年。今年亦是如此,前两天孩子周岁,回老家请客吃了个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南通。虽说南通是第二故乡,但在仪式感上,还是老家的春节更有年味,所以开个新坑,回忆下童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不具代表性,只是个人回忆。
过年这个大型活动大抵可分为年前和年后两部分,年前准备,年后走亲访友,大家觉得哪个部分更有过节的氛围?反正我家的长辈们一致认为,年前一家子忙着张罗,那才是最开心的时候。
年前的我也是比较忙碌的,首先要趁着我已经放寒假而家长们还在上班的这个时间差,去有游戏机(fc)或者电脑的同学家里好好爽上两天,实在不济就约上村里的几个小伙伴玩游戏王卡牌,经常是要到忘乎所以,家长们打电话找上门了才肯回家。当然他们也不会很着急,因为我有几个固定的玩伴,大家又隔得不远,下班路上顺带就把我接走了。在那个享受型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游戏填补了我的探索欲,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因此激发了摆脱贫困现状的斗志,在学习的道路上拼尽全力,结果也是得偿所愿。
玩到腊月二十四左右,家里面就开始陆续忙活起来了,家长们大多也放了假,我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写写作业,偶尔帮家长们打打下手。
主线任务1:驱赶野猫
过年的餐桌上要有腌货,也可以称之为腊肉,不知道是不是各地都有这样的习惯,反正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要腌制一些肉类。小时候不是很理解,明明新鲜的鸡鸭鱼肉更好吃,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劲,把他们弄成了不那么好吃的样子呢?现在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茨菇烧咸肉,哈哈,江苏的朋友应该能听出味道来了吧。有人说,长大了,你就会变成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我觉得,这更像是对于生命完整性的补全,并非矛盾地活着。
回到正题上,农村嘛,野猫野狗有点多,我每天要做的就是拿根长竹竿,架在两棵歪脖树上,然后把咸鱼腊肉挂上去暴晒。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腌制过程中的那个味道,但不知为何,小猫们缺格外的喜欢。不过也能理解啦,野猫吗,它们哪会在乎香啊臭啊什么的。每天挂上去不多时,就会有两三只闻着味儿就来了。他们倒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靠近,只要我人坐在那里,他们也就只会远远地守望着,偶尔去倒杯水,上个厕所,或者换本书拿个笔就得速战速决了。而且每次回来一定得跺着脚,以此驱赶这些不速之客。等到奶奶来换班,我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主线任务2:打扫卫生
我们那叫“掸尘”,也就是全屋范围的大扫除。我主要负责自己的房间卫生,完事之后再帮母亲擦擦桌子扫扫地什么的。当然我肯定是要摸鱼的,原本一小时能收拾好的房间,常常半天也还是个烂尾工程,免不了一顿说教,来年继续“死性不改”。
主线任务3:贴挂
贴春联,挂灯笼,老人家们统称贴挂。这项任务基本在腊月二十九当天完成,由我和我爸包揽。我主要负责糊胶水,父亲去贴春联。不是我不想贴,那春联实在是太大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论是身高还是臂展,我都不符合完成这项任务的基本要求。我们那儿的农村人,家家户户都把门头作为自家的门面,所以无论是搭建还是装修,大门是重中之重,虽然我可以踩着凳子去贴,但难免会有贴歪的时候,这玩意儿想调整也不是件轻松的事,索性由父亲去贴,我远远的看,歪了就提醒。印象中,父亲贴的春联就没歪过。当然啦,我还是可以贴贴小福字什么的,整个的参与感还是很强的。
任务奖励:200元超市购物卡
小学阶段的我几乎是没有零用钱的,这200元无疑是一笔巨款。单次消费,多不退少补。这要是没满200,那我岂不亏死,当然也不可能正好200,稍微超一点,家长也不会有意见,过年嘛,规矩稍微会松一点。但也不能超太多,20以内最为合适,多了就要察言观色了。家长要是欣然接受,那我就稳赚。要是家长皱眉了,那时候就要迅速反应,通过剔除部分锦上添花的商品,把超出部分控制在20以内,否则连20都保不住。
说的有点多了,本打算1000字左右结束的,发现每个小板块都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片段,今后再细细道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