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雪域心魔》说有个女孩,是个西方的记者。她来到中国的西藏雪域,进行考察和研究。她发现了一本古藏经里提到可以用意念来创造一个人。
她就按书上的方法,用自己的意念创造了一个20多岁的小胖子僧人,善良而且可爱。 每天和她在一起,陪她学习,为她驱赶蚊蝇。她可以感觉到他的袖子轻抚过她的脸庞。他们活在一起,共同生活,很快乐。
但是,这个被意念创造出来的人,很快发现世界不只有她和他,还有许多物质和金钱。于是,他开始沉醉于这个花花世界,很快变的阴险,狡诈。于是,那个矮胖子的形象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尖嘴猴腮的瘦子。
于是,他们发生对了世界观的争执,那个女孩决定再用意念去杀死他。 过程是很艰苦的。因为这就像把自己的孩子亲手杀死的感觉一样,不,还需要搏斗。终于,她杀死了这个心魔。
为什么想起这个看似很远的惊悚故事呢?
仔细想想,这个故事离我们并不远,很多人都有心魔,只是表现不同罢了。比如说,本来想利用时间碎片来做碎片化学习,结果陷入了朋友圈或者新闻。或者,为了被点赞在不断的发朋友圈或者是简书。一但沉溺于此类事务,便会极度无法自律,无力自拔。再接下来就是无尽无休的愧疚感觉,感觉大把的时间被浪费,但是简短思过后,还会恶性循环,这就产生了心魔。
趋乐避苦就是人的心魔。比如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辛苦的。偷懒、刷新闻、发朋友圈则容易的多。基于“行为会改变心态”的实验证明“认知失调理论”当我们行为和心态不一致的时候会很煎熬,从而需要寻求一致,但人更加倾向于改变心态以适应行为。比如对吸烟者来说相信“吸烟没那么大危害”远远比戒烟更容易。
但故事中没有提到如何杀死心魔?
1、人生要想通透:最开始本来想学习,最开始本来想交流,结果变成了浪费时间。人与动物的相同点都是为了繁衍生息,区别之一就是人的使命除了传承后代,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文明。如果没有做到这点,那这个人就不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样。如何传承文明,就是采集,应用,传播。
2、找到新的目标:如果想清楚了人生,那就可以开始行动了。我们要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做自己的目标。完成目标肯定是痛苦的,因为一路上艰难险阻,九九八十一难。这个时候建议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100天完成某项任务,别忘了,大多数人生到不了300个100天,很多人一辈子一件事都没做成。
3、对自己狠一点:很多人舍不得自己此世的肉身,要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使命来完成,只能对自己狠一点。每天的事必须完成,日事日毕,日清才能日高。累点又能怎么样?完全的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要不怎么说“舒服死了”呢?写完作业再去睡觉。
4、给自己些奖励:可以在完成目标计划的阶段或者完成后,给予自己奖励。一个可以是现在有的禁止一下,一个可以是期望有的给予自我。比如“三月不知肉味”,完不成写作计划就不吃肉。相信在这个物质丰厚的年代也不会营养不良。如果能完成任务,奖励自己一个小礼品或者出门去旅游,都是极好的奖品。自我奖励就是自我认同,就会喜欢自己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幸福。
最后,魔由心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杀掉心魔,就好好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去放纵它。
切记,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