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的第五章,文章开始就对负面情绪进行了一番生理机制的解释,从前额皮质到扣带回到尾状核到杏仁体,再从分泌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到我们所谓的脑锁住,从施 瓦 兹 著作《 脑 锁: 如何 摆脱 强迫 症》到 艾 丽 西亚· 威廉 姆 斯 和 米 歇 尔· 莫 尔 兹 实验,开篇的专业术语作者是闹哪样呢?确定是给普通人看的一本书?确定不是一本医学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大脑神经层面的分析完了,社会因素导致的负面情绪作者从争取更多注意力和平均值的回归来分析,虽然一部分的负面情绪能争取到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但是作者没有考虑到人格因素中的内外向问题。相对内向的人来说,并不喜欢有太多的关注,也不会在聚会后有失落感。相反,内向性格更多的是观向自己的内心,对外的聚会大大消耗精力,在回到家中时内向性格的人会感觉很舒适,也很安全,用作者心理摆来说就是内外向偏重的是不同,都有两极性,但是对外还是对内,不同的性格取向不同。麻辣的痛觉体验并不能说明享乐逆转的问题,麻辣作为一种味觉只是普通人的认知,心理感觉并不会因为它实际是一种痛觉而有所改变,带给我们快乐的仍只是我们认为的一种味觉。接纳自己不完美对我们控制负面情绪确实有所帮助。这种自我接纳是建立在对自我的了解基础上的,加之准确的评估,将自己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不苛求自己,在此作者以卡 罗· 德 威 克 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的理论来说明,我们的成长是个流动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的,接受失败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群体的社会人与人总是互动的,相互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作者在此说明了暗示对我们的作用,正面的积极情绪的影响也是正面的,负能量也会见缝插针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因此,我们应该与乐观情绪的人交往,当然也应该要经常的保持积极心态来消除焦虑。对朋辈间优秀人的嫉妒,作者用资源竞争的遗留说法来解释,这种压力的来源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在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和对资源的占有,一个小群体中或许是因为需要对资源的占有来提高自己的生存的机率,但是在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生存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更高层次需要的渴求才更容易导致嫉妒,合理的对待嫉妒情绪是可以激发我们进取之心的。
第三部分的第一章,在讲到决策陷阱时首先提到的仍是控制感,虽然用了华生的实验来说明控制感对人心理的影响,但仍感觉有所欠缺,甚至有些理亏词穷的感觉,在前面的内容中,作者一再的提到控制感,用控制感可以来解释一切问题了。作者用斯柯林的脑成像试验,希娜的试吃试验,来说明可视化信息与信息过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但增加了筛选信息的成本,同时对我们思考信息延伸信息有是有弊无利的。同时,阿希著名的群体压力实验,在解释从众方面尤为出名。作者在解释影响从众的因素时,照搬了基础心理学上的说法,但对群体规模对从众的影响方面存在不甚正确的说法,群体规模越大或是越小的时候是更利于从众,适度规模才容易坚持自己,体会到的压力也越小,不易从众。这个章节从广告彩票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说明信息对决策的影响,有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更有利天我们做出改变,虽然此章作者仍是详述了几个心理实验来丰富文章内容,总也跳不出内容杂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