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腾讯召开了2018年度腾讯员工大会,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大会上再次提到了微信的定位,他表示,“我一直强调微信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平台。只有工具才是对用户是最友善的,才是真正对用户来说是有意义的。”
客观的讲,我不信!
我们对微信的第一直觉是社交产品,是一个工具,快速实时传递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但其实在2013年的时候,微信已经不属于简单的工具了,并不是因为2013刘炽平的:微信商业化元年到了,这句口号~我们纵观微信发展史其实很容易发现,微信已经是平台很多年,并不是简单的工具这么简单
微信从1.0~2.0都在干一件事儿,增加更多的好友,通讯更加及时方便多元化
当时的来往、翼聊等工具一直的重点工作时完成用户关系打通和搭建,也就是现在很多人爱装逼使用的【用户关系链】这个词,其实就是讲各个平台的用户通过某种社交手段的授权完成关系对接和整合。微信自大4.0版本后,逐渐开始了朋友圈、公众号、通讯多样化的补充工作。
5.0版本后开始涉及到和资金有关的如:微信支付、表情商店、红包等
理论上来说,微信从工具转变为平台其实从4.0公众号开始,就已经开始运筹这件事儿了,试想下,公众号可以搭建内容体系和内容关系链,当内容体系搭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平台的供应链就已经慢慢形成了:内容产出、内充消费、内容内置广告链接、内容变现、内容式社交文化已经逐渐开始;而微信红包和微信的账户体系来说,可以认为是工具的外延、也可以认为是平台的重要商业入口
很多过来人都知道,在互联网爆发元年问世的社交平台很多,比如约炮神奇陌陌、社交微信、工作钉钉、来往、比邻等。充斥个各种目的性显然的社交APP
而微信做的是什么?做的是纯社交!如何将社交做到极致而又不会贴上诸如约炮、灰色地带的标签,微信可算是做的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微信早期看不到【消息已读/未读】、【地图发布定位】、【视频滤镜】等功能?而只是能看到QQ好友授权、电话簿授权,甚至微博好友授权?因为早期美国有款kik,这款APP在刚问世没多久就席卷了美国百万用户,靠的就是通讯录的关系链。再如后期我们在国内看到的领英,都是靠这种手段快速获取用户。
那么微信早期有没有想过做【消息已读/未读】、【地图发布定位】、【视频滤镜】这些功能?肯定的了,之前记得在某调研网站看到,微信早期其实有很多想法,大概算下来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微信其实只有当初设想功能的百分之三十,其他的呢?通过A/B测试已经过滤掉了,或者直接在内部评审的时候pass了
所以说,微信在4.0以前虽然界面相对现在略显粗糙,但是社交工具而言,已经做到极致了!后面好久我们没有看到微信迭代,大家以为微信的已经到天花板了,结果没多久,微信公众号就出现了,这个可能是从一个社交产品变为一个平台的第一步!
记得当时还在跟几个朋友攒着研究公众号怎么搞,那时候的公众号其实内容并不是很重要,而是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能力,最早期的公众号只有【服务号】可以做开发,而且是那种外接H5的开发,将3*5菜单根据需要做成定向功能入口。再到后来一些精明的公司开始研究公众号对接模板,比如现在活得还不错的微盟。当时可能多数人没有注意到微信公众号内容的重要性,少数人意识到,微信公众号内容有可能是红利,于是乎这部分人成了现在的新媒体运营的导师,比如咪蒙、GQ他们。已经各种开课变现,指导各种内容小白做内容发布、变现等新媒体运营课程,虽然在很多碎片化平台可以看到类似的免费课程,但是这样的教学也不无道理,最起码【先知】是别人学不来的!
微信公众号
微信平台化相对明显的是微信公众号,注意微信公众号不是一个外置插件,而是微信自发的一种的通过公众号来传播内容的分发平台,早期厉害的微信公众号大概会有哪些?归类:一起吐槽的、心灵鸡汤的、情感生活的、职场道理的,但是我们仍然会感觉,看了这么多,懂了这么多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你会有种同质心理,在大号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然后享受其中~那么这些大号的价值是什么?不但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推进了微信平台化的步伐
微信最原始的公号后台是没有插件、没有广告流量入口、没有打赏的,后来有了···激励作者,作为内容产出着的一种奖励,这里面有了下游的内容产出者,也必然会找更多的广告主来作为上游的广告入口。这样,整体内容平台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用户在阅读内容的时候点击或者流浪广告,写手都会有相应的奖励,难道,这还不是一个平台?
小程序
小程序是一个刚开始完全不被人看好,但是后来大家都争相要做的一个平台
小程序替代不了APP,因为考虑到用户使用小程序的场景和小程序的体验,它注定不会太大,不会太大,也就意味着小程序的功能对比APP会少很多,用户在上面只是完成基础、重要的动作流程操作
这里为什么会说小程序,因为所有在微信上能看到的下载链接都会被阻止,如果想通过微信的下载链接去下载某个应用,要么就打开手机浏览器去下载,要么就去腾讯的应用宝去下载。这个很好,毋庸置疑的道理~但是,微信的这一步势必会引导各种移动应用公司去做小程序,为什么?
流量大!体验式APP!还有,微信的日常场景太多,于是乎,一个个APP就滋生了一个个小程序,但是最终客户的价值回归,还是在APP上,微信小程序,最终还是碎片化时间的消耗场所
为什么要说小程序,微信首先是个工具——张小龙大佬说的,但当他让第三方可以在自己平台上生产工具,那它就是个系统,就是个平台,不然你要我怎么理解?
非正式吐槽
公众号
公众号由原来以作者为点,改成以文章为点,这样就有点玩砸了
原来公众号流量分发呈马太效应,以人为准,我喜欢谁就可以置顶谁,我有哪些文章没看就可以在某个公号下去往回倒;现在公号改成以内容为维度的链接,没有任何算法的干预,看似很公平,但是效率却降低了很多。
比如我喜欢一个公号,我每天有可能只看这个公号的内容,另一个公号不是太喜欢,但是偶尔有那么一两篇值得我去品味。这里面的频率是有差异的,现在以内容为中心,我只能一直去往上倒了。信息流被打断,无提醒,反人类习惯的迭代
朋友圈
朋友圈,朋友的圈子,但是真实的场景是百分之八十是工作,我想说的什么给我朋友看,我就必须要做标签分类,但是大多数人是懒惰的
朋友圈广告
不知道怎么说了,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我添加一个人,首先他不是微商,但是他时不常会做微商干的事儿
小程序
我只想说让别人给你点击一下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也会区分的
群
在我毫无知情的情况下,我的聊天列表多了一堆群,还特么都不熟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