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有人说,生活中有禅,禅意、禅宗、禅学、禅理、禅悟、禅趣、禅学、茶禅一味……究竟禅是什么?似乎这个答案让人回答不太准确,如此的玄妙,能看能得见、摸得着吗?近读骆玉明先生的《诗里特别有禅》,使我有所顿悟。
《诗里特别有禅》2013年6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骆玉明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讲课的风格幽默生动,深爱广大学生的喜爱,与他以前出版的书不同,这本书从古诗解读的角度去了解和领悟禅文化。全书前有作者自序,后有跋,目录上分为18篇,以古诗、禅宗故事,诠释了禅的不同境界,说禅,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参禅悟禅,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世界,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禅的境界中表现出来,达到完美的生命。
有人说,诗是最美的文字,禅是最高的哲学。这段话是对诗中有禅、禅中有诗最好的概括。我们所熟悉的“鸟鸣山更幽”、“坐看云起时”、“满船空载月明归”、“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诗句,早在我们读书时代不少佳句背得滚瓜烂熟,或许是年幼生活的履历不够,人生也不沧桑,能对诗的全部理解算得上是凤毛麟角,顶多是一知半解。随着阅历的丰富,经历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后,回想到学过的诗句,方知“鸟鸣山更幽”中有一切都会离去,变化之后,自然而然还有复归的幽静;“坐看云起时”里落花虽随流水逝去,但新的天地会展现在你的面前;“满船空载月明归”中你表面上看失去了很多,空来空去,但心中的那一轮明月让你手有余香;“夜半钟声到客船”里体现人生的辛酸和疲惫,钟声是一种呼唤,心灵此刻获得久违的宁静。作者用平平淡淡的叙述,把古诗的蕴涵悄然向读者铺开,以平常话语述说平常心态,把诗中之禅不经意间,揉入读者的心扉,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心中的烦恼有时象杂乱的小草,时时驻长在心田,达到清静自如,可以有真正的觉悟。“何处惹尘埃”里,作者讲述了禅宗里的故事,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为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者在书中比较,提示了不同人在禅的修持中所追求的不同生命状态。佛祖的“拈花微笑”中,花虽微渺,却显示着人世间的美好。“吃茶去”作为普通的招待之语,就象世事无常,变化之中还有来去自如。作者用一些浅显的禅宗故事阐述了禅中有诗,禅在自然中,诗在生活中,一切都融入在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中。
读完《诗里特别有禅》,细想好多时候,人生中的不顺事,都是我们自寻烦恼。心中有禅,舍去多余的杂念,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把心安放在莲花中,把心与日月同行,淡泊求真,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顺其自然,和谐相处,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行云流水的人生就能参透,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