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楼上娃弹钢琴,这两天频次有点高,一天来个三四波,奇怪了,这是不练很久都不动,一练就恶补。
他在我哪儿呢,在我头顶上,所以我连他弹琴的情绪都感觉的一清二楚。
我在干啥呢,坐在下面听他弹琴。
估摸着,这样很难坚持下去,会伤了他的兴趣。
我想我跟这娃没啥区别,走了很多很多弯路,直到我这个年龄了,才可以慢慢明白一些事。
这些弯路,从我不懂事,判断不了何为正确开始就留下了大量的作业和功课要补。
所以,回头过来说,现在的我,居然在补小学功课,和生活常识,一些最基础的逻辑道理。
做一件事,感觉吃力,很难。
那是功力还不够,距离这件事的基本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做一件事,起点的难度系数太大,就容易搁置,容易挫败,也容易放弃和失败。
可以考虑降低难度系数和标准,采用小的步骤和计划,安排足够长的时间,足够详细具体简单的执行计划和考核标准来执行到位,达到质变点,就会提升。
每次都这样,持续去细化,行动,提升,如此往复,日日不辍,注意是日日不间断,那么做一件事就能够变得简单。
基础好了,做什么都简单容易。
想快,跟真能快,是两个概念。
想是期望,不代表实际,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是要实事求是,按照一定规律和节奏,循序渐进才可以。
揠苗助长,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没有比预期快,反而是破坏性行为。
还有什么好处呢,一点点来,容易培养兴趣,每天有点成就感,自信一点点建立,能力一点点培养,喜欢上了,就主动了。
主动付出行动,就能解决持续,持续就不是问题,那就很容易自律,精进,然后继续有更高频次的持续,就有大的提升。
这像是一种做事的秩序,不能随意打乱排序。
如果跳过二级,直接上五级,漏了其中环节,那迟早都得回头补课,并且,后面的还没学好,混乱了。
秩序一经打乱,需要重新排序组合,所有的相关连带都要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庞大,耗时巨多。
等到能够理顺,怕是错过了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乱折腾,通理,折腾来,折腾去,都是巨大的内耗,不起实质性作用,只是耽误了更多而已。
做事,哪怕一件小事,也要有步骤,有计划,日日用功,不能随意随性。
否则,做个小事都会吃力无比。
小事都做不好,大事更不可能撑得起,又怎么能做好一系列的大一点的事。
所谓能力和自信,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小事上找到的成就感,一点点的累积和提升上来的内在外在表现。
需要认真的地方太多,认真认真,最怕认真,有什么事是认真搞不定的呢……
所以,准备给明年定的主题,是认真。
美丽可爱的一天。
做事有节奏,持续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