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上映之后,争议遍野。
对一部分观众来说,电影有酝生人性复杂的背景,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它所触及的人性之美和以民族记忆为背景的耀眼篇章,足够让人泪流不止,击节叫好。而电影所呈现的百年名校——清华大学的气质和格局,则更是调动观众情怀的加分项。
但是,对该片的差评同样不绝于耳。在豆瓣上,《无问西东》的评分一度只有6.3分,各大电影网站对《无问西东》的评价也主要以负面为主。“看不懂、叙事生硬、虚假......”都是对该影片常见的评价。一部影片,为何会引起观众评价如此两极分化?这就与该片的本身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了
《无问西东》在叙事上颇具创意地采用了类似《云图》的平行叙事手法,从1923年北平、到1938年昆明、1962年北京、再到现代北京。通过这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将人文、历史、命运、哲理、爱情融合起来。看似相互独立,却又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好地展现出了风云变幻的时代感与命运感。但四段故事的表现却参差不齐,首尾两段故事的叙述相对不足,显得颇为生硬与做作。轻因果,重过程,只是通过主人公的语言叙述勉强建立起联系,使电影缺乏足够的串联感和令人信服的逻辑。
影片繁复地使用交叉剪辑,一方面使影片始终保持在活跃和积极的节奏上,使观众长期对影片保有兴趣和期待,没有明显的“尿点”。但是,该片剪辑的切分点有点缺乏逻辑性,幕间的转场也不自然,缺少了一种让人整体情绪连贯起来的衔接。在观众刚刚跟着镜头理解当下的场景时,就需要被迫去应对突然跳转出来的另一个场景,没有合理的缓冲和恰当的暗示,情绪被迫切割,很影响观影体验。
就画面而言,它的摄影构图无可挑剔。从云南山坳里的村庄、大漠中的荒凉围墙,到京城飘雪的古园,每一个场景和构图都极具美感。此外,影片采用罕有的全胶片方式拍摄,各个时空的电影布景对年代感的还原也恰当真实,使观众仿佛正置身于一幅描绘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的史诗画卷中。不过,影片的镜头语言却是乏善可陈,许多特写镜头缺少实际意义,仅仅流于形式,给人以空有华丽的皮囊而缺少真实的血肉的感觉。
主要的人物演技也予人惊喜,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很好的诠释了人物在特定场景里真实的自然反应。除了王力宏的形象塑造实在太过偶像化,让他看起来相对其他几位比较出戏。而陈楚生虽然塑形生涩,但贵在造型贴切,和其他数十位配角,齐身融入了民国时期的背景中。
总而言之,但就影片本身质量而言,从结构、叙事、剪辑,还是镜头地运用上,《无问西东》虽有亮点,但更多的是不足。但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的直接感受是,电影更重要的还是故事本身,尽管《无问西东》的缺点如此明显,但还是瑕不掩瑜。因为它是用心地在讲好一个故事,一代代优秀的年轻人 一个历经沧桑的国家跨越了百年对前途的寻求与探索的故事,一个真正钻到你身体里,并在心灵的波褶中开拓出崭新源泉的故事。无论它是如何表达,已经相对不那么重要。
这部电影呈现了我们民族的近代100年来的发展历程,但它并非政治说教,也并非意识的洗脑。实际上,它正视了这个国家的艰难与动荡的时期。它只是想把那些过去的记忆通过角色的视角呈现在你我面前,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多么动荡,也请无问西东,遵从着内心的正义和自由,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去度过这一生。就像《奇异恩典》里唱的那样,“把真心铺满天边,有心人看得见”。
这就是好故事的意义所在,不问类型、导演、意识形态,能带领着那些敏感的心灵和情绪,抵达某种美好的精神圣地,即使时光荏苒,依然可以打动人心。因为它们里面,有人世间罕有和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