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到周围的所有人,我却唯独看不见自己。
本书看了一周多了,火车上读了几章,回家后懒下来了,几天过去才读了一大半。
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特点,而每一种特点都是为了带给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逐渐认识到别人的种种特点,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种种特点。我们会对一些特点产生厌恶或者是喜欢,厌恶的特点往往是压制它不让它显露,于是乎一个有又一个厌恶的特点被压制,导致我们变得不在完整,我们只有承认自己身上也有那些我们讨厌和喜欢的特点,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我们不是讨厌一个人,而是讨厌一个人的一些特点,与其说讨厌别人的特点,不如说是不能接受自己身上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或许是表现不明显的特点)。
《道德经》上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我们要了解别人的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就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能力,比如说区分白天与黑夜,当我们说有白天的时候,黑夜已经产生了,当我们说有善良的时候,邪恶已经产生了。
当我们认为别人愚蠢的时候,自己的愚蠢也产生了(或者是当我们自认为聪明时,自己的愚蠢就已经产生了)。这句话有些难理解,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懒惰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是勤奋的,我们不会承认自己也是具有懒惰这样的特点的。而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是以感觉中的自己为参照物来判断别人。其实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经历中有没有关于自己曾经也懒惰过的行为,或者类似的行为,设想一下自己在哪些情况也会表现出和别人一样的特点。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那些看似不存在的特点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是不离不弃,纵使你逃避也不行,有个成语这么说的:如影随形。
我父母经常表现出来是很勤奋的特点,工作都很努力,然而我自己却是一个表现懒惰的人,我爸妈非常执着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懒惰特点的人,因为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告诉他们:懒惰就会挨饿!于是他们会故意压抑懒惰的特点,于是就表现为勤奋。
我总是希望干一些自己害怕的事情来体现自己勇敢的特点(比如说玩心跳的游戏或者上台演讲),我总是喜欢乐观地看待事情来掩饰我有悲观的特点。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具有胆小怕事的特点,于是胆小怕事这种性格就会一直纠缠着我。我以前开淘宝店,别人骗过我,我反过来去骗别人,后来淘宝店没开了,我反思了生意做不大的原因,正是因为我没能坚守住最开始的诚信经营的初心。于是在以后的生活里我都时时刻刻要表现出诚信不让自己有一点撒谎的倾向,于是谎言就缠绕着我,于是我说的话反而会产生更不让人信任的感觉。
面对自己的种种特点我们该如何做?
1.首先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着的种种特点,包括你找到的周围人的特点。
2.思考这些特点带来的好处。
3.合理运用这些特点。
懒惰的好处是什么?
勤奋的好处是什么?
贪婪的好处是什么?
吝啬的好处是什么?
耐心的好处是什么?
苛刻的好处是什么?
胆小的好处是什么?
好色的好处是什么?
邋遢的好处是什么?
虚伪的好处是什么?
长得漂亮的好处是什么?
长得丑的好处是什么?
自以为是的好处是什么?
好为人师的好处是什么?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常常对于那些”所谓的贬义词“都是用一种消极的解释来对待,可是任何一种特点都是多面的,不只是好坏。爱与恨,这样描述地:爱地越深恨地越狠。爱和恨都是时常转化的,别说什么特点会一直保持一种意义,因此有句话这样说: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待。换个角度看自己和他人的特点,你会更容易接受它存在的意义。
承认自己身上具有那些讨厌的人和事物的特质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反正就拿我接受自己身上的“好争论”这个特点来说,我是这样在做:我妈是个好争论的人,她是非赢不可的,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对,于是我顺其自然,这几次讨论变争论的时候我就说“你永远是对的,你说的什么都对,我争不过你”,于是乎,风波会很快安静下来。而对于“好争论”这种特点的优点是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争论是一个人表现自己口才能力的时候,也是检查自己思维逻辑是否有问题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合理争论能给自己带来自信,或者是赢来利益,有个故事说的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因此合适的时候合理的争论就变成了:当仁不让。这就是褒义词了罢!
有时候我们是这样的,不往一边偏就往另一边偏,你说争论有好处是吧?那我就是一个好争论的人,那意思是我就保持这个样子就好了吧!看清楚我上面那段话:说的是合适的时候合理的争论。言下之意:大多数不合适的时候的不合理争论只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PS:此处有一个大技能,这是我从朋友付200块的付费专栏学习到的货,学会只字不差地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合适?什么是合理?
这就是跟走路一样没法说,只能自己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来,最后发现走路原来是这感觉:feel倍儿爽。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选人用人的方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所拥有的特点就是如此,该用在何时,该用在何地,该怎么用,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反思学习的过程。
于是这周我要做一件事情:
我做了一个匿名调查问卷,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拥抱自己的所有特点。你或许从未见过我,你或许曾经对我有印象,亦或者你现在看了我的文章对我有一些印象,或许你就是我身边的朋友都可以填写问卷,这个问卷只有一个问题:你所了解的本文作者刘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真心渴望得到真实的反馈,不管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笃信:接纳完整的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完整的他人。
点击右下角阅读全文,填写你对我的印象吧。
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