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发生了什么?怎么回事,我能做些什么?!
深夜11点钟,我看到朋友圈,一位学生家长的朋友圈,和平时不太一样,内容大底是写,孩子睡的很香,以后长大,作为老父亲的自己也会很欣慰。对不起了,帮助过我的人,父母身体健康。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咯噔,这在我一个经常看心理文章,读武志红老师书的人来看,这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信号,一个“求救信号”。我知道这时已经深夜,再和家长联系不太合适,但出于对一个生命的帮助,我还是点开了私窗,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xx家长,您还没休息呢?
因为我平时会和家长们沟通较多,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认可和尊重,所以一般看到我的信息,都会主动回复,这位家长也不例外,但不出所料,我在看到这条朋友圈后,立刻跟他私窗聊天,他并没有回复我。可见当时他的情绪正在一个不能自控的程度,“看”不到其他的信息了。
于是我转而开启和孩子妈妈的聊天,问询情况,也担心孩子爸爸会屏蔽家人,自己做出一些决定,家人不知情,我或许是个“漏网之鱼”,一定要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
我该如何沟通,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xx妈妈,您在吗?
对方很快回复了我,说在的,老师。
我也没有绕弯说一些有的没的,直接坦诚看到的内容,并截图转发给了孩子妈妈,同时询问,是否需要联系一下或确认一下,对方是否安全。
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孩子母亲的反应比较大,也直接表示“不,我不联系”
推断是夫妻两人出了些问题,导致彼此的联结断了。
停了一会儿,她回复我说,要不您和他打电话问一下吧,谢谢了。
电话我是可以打的,但是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毕竟不是和孩子父亲有很深的联系,打了又能说些什么呢?这个时候,一个男人,父亲,丈夫,或许更需要的是家人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信任与关注吧。所以我坚持,让孩子妈妈打这个确认电话。
于是我开始和孩子妈妈聊天,首先我没有指责妈妈,人命关天的时刻,你怎么能如此……等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指责,只会让两个人的矛盾更加激化。
而我作为一个孩子的老师,对夫妻两人的生活,更是无从评价,也不好过多干涉,于是运用“非暴力沟通”学到的方法,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虽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感受到了您的委屈和难过,关心和不甘,但是在这种敏感关键的时刻(当然我也只是我的猜测,不确定),咱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情况,不然以后真的可能会后悔,我也不希望这种后悔会影响您今后的生活。”
对方过了很久,都没有回复我,而我也在担心,时间一点点过去,别再真让机会变成遗憾。
终于,孩子妈妈回复了一句简单的“嗯”。
停了一会儿,又一句话映入眼前,这让我也放下一块大石。
“谢谢您,老师。”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关心后的感谢,相比较被指责,孤立或不理解后的奋起反击,此刻我们更应该用共情,表达我们的感受,给予对方无限的爱与理解。
故事可能未完待续,但我有些话想说
很多时候,事情在某一个卡点,总是显得那么险峻难登,似乎过不去,就没有其他出路了。但其实,我们缓一缓,放一放,再离远看一看,似乎就没有当初看的那么严峻了。
我们需要给予当事人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同时也确实无法做到百分百的感同身受,只能做到力所能及的陪伴和理解。其实不论这中间的过程运用了多少技巧,多少话术或“套路”,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基于爱和尊重。
对生命的敬畏,对每一个我所“看到”的事情的百分百负责。也许我不能改变生命,但这些发生在我眼前,被我见证了的事情,一定因我的潜意识所吸引,我需要看见它们,并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我也在思考,下次,我还会继续这样做吗?
答案是,会的。无论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