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J
语言之外,意识之外的那个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我很好奇,也有些忐忑。因为我知道那个黑暗的世界里,也许藏着宝藏的同时也藏着自己不愿面对,或者无法面对的东西。这次课,T给了我们4个不同的状态主题(静默、沉思、思考、迷茫)和一段音乐让我们去绘画5幅曼陀罗。并尝试同样用曼陀罗去与同伴对话。
在这样一个安全的氛围中,我决定跟随内心的声音,呈现一把,去接近那个未知的自己。这样的呈现没有对错、好坏,它就是呈现、就是表达;更没有答案,它就像快照,只代表当下的你的内心状态。关于自己绘画曼陀罗的感受与体验,我在上一篇备忘里,已经做了回顾和停留。这一篇拓展报告,我试图从交流的层面去再向前一步。
看别人的曼陀罗,我最大的感受是:那是什么鬼?发现原来我们会有那么迥异的感受、体验和表达方式。似乎我又感受到了什么,但那究竟是我的投射还是他的表达?我们在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中通过曼陀罗中去接近对方……
H的“静默”,AP解读是是美艳,而XGC感受到的是美杜莎的一头蛇发,H自己说他在尝试一种突破,突破常规……
那一幅“沉思”是一个受精卵?一滴眼泪?从生命的孕育,一下子滑落到了哀伤……
形、意、情结……太多的元素在这里汇聚,渐渐的你会发现形态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形态背后的那个意象,由意象的接近而带来的你对一个人的接近,你会发现原来迥异的曼陀罗中我们竟有那么多的相似,那些关于静默与沉思、音乐与思考、还有迷茫与哀伤……也许由此,我们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对他人更添了一分善意。
刚收到这个拓展报告的提纲时,其实我心理完全没有底。我需要去搜集信息,去试图找到一些可以作为支点的概念性的东西,以及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来归纳架构出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尽力尝试这么做:
一、语言与言语之间的概念及其关系
1、语言:
语言是由词汇通过高度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组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首先,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符号的本质是社会的。它在某种程度上要逃避社会上某一些小集体,小圈子的意识。这是语言最主要的特征。语言是一种社会契约,一个社会接受一种表达手段而排斥另一种表达手段其实都是社会上的集体意识的习惯。或者可以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使用哪一种表达方式。
语言符号是一种包含着两面性的实体。一方面语言是表示事物的名称的,所以任何语言都是概念的映像,即具有所指性;另外,语言要依托声音这种媒介来表达所指,所以说语言也是声音的映像,声音是语言的另一个侧面,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能指性。
2、言语
言语是个体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和表达意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运用,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言语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
3、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 言语
指一个群体(民族)所共有的符号系统 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理解和表达意识的行为
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差异性和多变性。
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是交际的过程,是运用工具的活动过程。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而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就不会有个体的言语活动;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语言是约定俗称的言语,是具有严格表达规范的符号系统,其能指和所指是明晰的、固定的;具有指事性、再现性,而言语是个体性的,具有个人表现特征和非规范性,其能指和所指具有不确定性。而当某种言语现象被广泛的使用、其能指和所指逐渐被固定以后,言语就跨入到语言的行列。” ——《从语言到言语——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对语词的选择》
通过上面资料的阅读,我的体会是语言与言语属于意识层面的表达、沟通。
二、非言语状态下的个体状况
参照上文对于言语的概念解释:“言语是个体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和表达意识活动的过程。”那么非言语状态下的个体状况。我的理解是:个体没有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思考和表达意识的一种状态。一种无意识状态或者是潜意识状态?
拉康在理论上强调语言学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对恋母情结的重新解释。他认为这个情结包括幼儿从形象阶段向多义性符号阶段发展的活动。婴儿的心理活动最初处于"镜子"阶段,就像溪流旁的奈喀索斯看见自己水中的映像一样。当婴儿获得语言和识别符号的能力时,该形象通过这些媒介,其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婴儿成了一个分裂的主体,潜意识成了"另一个"和另一种语言。
拉康人学的核心是如此的一个思想,即支配着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的无意识是象语言一样构成的。这一思想基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过程的两个主要机制--凝缩和移置--的论述。凝缩和移置本质上是语言学现象,意义要么(以隐喻方式)被凝缩,要么(以换喻方式)被移置。拉康指出,弗洛伊德的释梦以及对于病人无意识象征的分析其大部分内容都有赖于词的游戏--有赖于双关语、联想、等等,这一切就本质上讲都是言词的。拉康说无意识的内容对于语言、特别是对于语言结构有着敏锐的觉知。
三、非言语状态下的意象状况
什么是意象?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题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我想到的是一种言语之外的状态,比如:情绪、感受、场景、色彩、形态、音乐等等。你的内心此刻是什么样的状况?是充盈还是空虚?是平静还是哀伤?是依恋还是冰冷?是欣喜还是彷徨?真的很难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在此刻停留去尝试亲近自己、看到自己,尝试去接近他者,用非语言状态下的意象与和他者对话。
非言语状态下的意象状况我想是个人生活经历与特质相互作用着,所沉淀下来的一种背景的呈现、一种色调和一种动态的可能性。
四、语言对我们思维和体验的影响性是怎样的
通过课堂上,5幅曼陀罗的绘画体验,以及后面的曼陀罗对话和讲解。我很深的感受到了语言之外的心灵世界。在曼陀罗绘画中,我们很自然的揉进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画面上所营造出来的那个场景和气场,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的,也是语言无法去精准描述和再现的。
我们思考所用到的语言,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是我们利用语言在思考,还是语言在导引着我们思考?我们通过语言去思考和表达的真的是我们想要去探寻和表达的吗?不同的语言早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参考资料:
“语言与思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从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方面来说,思维方式依赖与语言的引导。在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中,有‘语言决定论’的观点,如: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一个社会的语言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模式。他把语言的界限视为世界的界限,其主要著作有《语言论》等。沃尔夫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形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她们认为持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同,会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的‘假说’反映出语言支配思维,并决定一切、主宰一切的思想。其主要著作有《论语言、思维和现实》等。洪堡特认为,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的类型决定人的思维类型,甚至决定人的世界观。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对精神发展的影响》等。这些观点能够从语言中来把握思维,强调考察思维自身的语言背景,但问题是它们把语言作用推向了极端,所以有失偏颇和武断。
语言不是决定思维,而是对与思维方式起着导向作用,不同的民族语言给予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以引领或导向。
1、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2、语言的发展影响思维方式的变化。”
摘自论文《论语言对于思维方式的影响力》作者:魏博辉(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五、语言的困境
百度百科中,对于语言的困境的解释是: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宏观客体的语言系统)本质上是不适合描述微观客体的特性和运动状态的,而量子力学又不可能以别的语言来代替它,这就是运用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客体所带来的“语言困境”。
在这里我还找到了一本名为《语言的困境与突围:文学的言意关系研究》主要内容简介:在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中,语言本身的有限总是令言说陷入窘境,这一困惑贯穿于古今中外哲学与文学的全过程。《语言的困境与突围:文学的言意关系研究》通过引入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美学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思展开对话与交流,从人与语言、世界、文学的本质关联入手,揭示出形成言与意之间矛盾与张力的本源:存在本身自行显现(澄明)并自行隐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现象上永远呈现出有(在场)与无(不在场)的动态运动,而这种运动本身恰恰又构成了言与意之间的永恒动能和张力。文学作为“世界-人-语言”这一图式中的交叉核心,文学话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永远不满足于对已“有”的陈述,而能够依托于“象”或“象思维”(一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断打破自身的逻辑规定性中,从“有”人于“无”之际创造出新的意义来。语言逻辑所设定的界限,语言本身所构成的牢房,恰恰只有“象思维”及其语言才能够打破,这就体现为诗性智慧在“有”(有限之言)与“无”(无限之意)之间的成功转换。
六、非言语交流与言语交流的差异
上面这段话,关于“言与意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我觉得就是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的互动、转换与差异。
我的理解是:意象的表达更像是一种场景的综合呈现,它是无穷的、动态的、饱含着不确定性与多面性。而言语的交流则是试图用有限的、确定的语言去表达一种确定性,它更趋于静态。
言语交流更多在我们意识的层面上的一种互动和交流,它让我们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我们从中学习着、传承着、发现者、探索着。但非言语交流,则更接近我们的潜意识。它是一种内心的自然呈现和表达。它是动态的、个性化的、感性的、不确定的。
我觉得它们的差异还在于,言语交流更倾向与一种有限的、效率导向的交流。而非言语交流则是一种动态的无限的,不确定性的展现,它指向我们内心身处的潜意识。
20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