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思维导图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思维导图?
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本文依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将各种定义进行了梳理。
概括言之,思维导图是工具、是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一、是工具
百度百科的开篇定义是: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这是概念层面的定义。
简短的一句话,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
☞1、是一种工具。跟word、ppt、qq等一样,是一种软件工具。
☞2、用途。表达发射性思维,而不是收敛思维或者其他别的。
☞3、特点。图形思维工具。用图形一词来涵盖思维导图的特点,其中内涵了图形、图像、色彩、线条等次一级的要素。
☞4、评价。简单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这句话说明,思维导图表达发散性思维,是有效的,而且很简单,不复杂。这种工具相对于以往的其他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效果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二、是方法
百度百科还有一段文字,给出了思维导图的另一种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这是操作层面的定义。
这段定义,也揭示了两层含义:
☞1、如何呈现放射性思考。是以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为中心,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并以辐射线形将所有的构造和分类连接起来。
☞2、图解方式。出来的结果,是一种图解方式。
百度百科的后续文字,还说明了放射性思考是如何构建个人的记忆和数据库的: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我们的记忆图像化地呈现出来。当然,目前还有很多无法克服是困难,比如如何呈现气味、意向等等。
三、是思维模式
百度百科还给出了层次更高的第三种定义: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所谓的思维模式,一般指思维形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显然,思维导图是形象思维的一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既是工具,也是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方法是无形的工具,工具是有形的方法,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用。
而思维模式,则是层次更高的一种界定,是思维本身的一种表达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