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是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也到了我国漫《完美世界》更新的时间。
昨晚上熬了一个夜,还很晚,大概是两点半,对于我来说,晚上的十二点钟,就是一个夜,还没有到我睡觉的时间,然后呢,最近两天,我刷了视频,大概叫“自律”的概念吧,早睡早起,做什么自律的人。可是,发现即使是睡得早,起得早,我也不知道,早上的时间要干嘛,没有一个适合自己干的事情,我现在有了自己的时间,还有了生物钟,但是,我从不赖床,醒来就掏出手机,然后点击自己喜欢进入的网页,开始消耗时间,差不多,到了时间点儿,才会想起我要做的事情,接着我的写作灵感酝酿。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感觉有很多话要说,还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还有的事情,我要细细思考,然后改变。
昨晚上我写下了最后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日记,上面有提到“怯场”的这个话题,我开始进入“人情世故”的场合里,我觉得我生活的担子,还有责任开始多了起来,我要包揽家庭事情,感觉吧,还有压力的,但也会有我们大家族帮我,但是,打铁还是自身硬才行啊。很多事情,我像是被抽拉,然后被拖了出来,提着跑,接着撵着赶,我停靠在十字路口里,有的茫然,也会有的猝不及防,紧张、恐惧、茫然、激动、惶恐……
又一个人有了结婚的音讯,可是我没有得到他的通知,又有人开门做了生意,有了起色,又一个人听到了离世的消息,我没有第一时间到场,农村最禁忌的,就是过世的人,不去场子里面,而是在外面,因为上班,或者搞钱,砸钱随礼的行为,很多人不习惯,也不接受这样,要有人到场才行,一种“风俗”。有些人渐渐淡了这种风俗,然后很少露脸在村子里的大小事务中,接着去了城市,然后将子女带去城市上学,接受教育,然后在城市买房,或者有人说,去城市怎么样,还不是牛马,欠债四、五十万,还有房贷,车贷。在村里面老少谈论时,对农村和城市,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读书分享群里,我看了老师的分享笔记,做事的方法,哲理性的文章,我感思良久,也是我做事情应该有的态度,真好,遇见了很多人,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可贵的就是感受体验,也就是不断去实践。
“一直站在村口,你是想象不到城里会发生什么情况的。先动起来,走到你目之所及的最远处,当你走到那里,便能看得根源。”
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农村不知道城里的情况,城市不了解农村的风情。只有将目光扫得远一点儿,脚迈得更开,才有体会。有句话说“大哥不说二哥”,我想引用这句话,两个人旗鼓相当,对方什么水平都知道,身上有什么污点也摸透,包含贬义。就是想告诉自己,收起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然后去养精蓄锐,听别人说千言万语,然后自己喜欢的哪一句话最多,然后去实践,作为自己衡量的标准,可能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阻碍,别人对自己有的标签,那么就静下心来,好好看,然后复盘,接近目标,这个过程感受,应该最能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只有自己知道。
最近自己身体欠佳,一觉醒来腰酸背痛,精神消耗,没有活力。还是居家,关了窗帘,分不清白天黑夜,一部手机,便是一天,然后呢?感觉自己没有时间来继续学技能,掌握更多东西,真的,到这个时间段,发现最多的就是有人莫名其妙的就听到了结婚,然后是买车,或者是盖了房子,亦或者是干了什么生意,街边开了一家店铺,卖饲料,弄鱼塘,理发……真的很多,让我有感觉有的世态炎凉,变化挺大的,每个人都要去走自己的一生,然后结交不同的朋友。
生活的好坏,发展的轨迹怎么样,谁又明白呢?一时的有点儿光彩,然后黯淡,最后归于平静,过着安静的生活。
我写那部小说的初衷,估计也是这样吧,见到了很多事物的变迁,沧海桑田,我觉得有写的必要,大概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吧,还是有的多姿多彩的,我要坚持写才行啊。在写时,有奔着赚钱的目的,写后,感觉是一种精神的治愈,又或者说是对写作有的练笔,在看了别人小说,然后模仿后,感觉有障碍的是故事的在场感,衔接感,推动的环节,我模仿后有的捕风捉影,有的照搬现象,那种是经历不来,或者说不熟的,我真的对城市不熟悉,所以,写起来也费劲,即使我有城市读书的很长生涯,但,依旧不熟悉,我期待,我会写好城市的故事。
因为这两天来,身体上有了问题,精神状态也不佳,有了一些变化,这是一点的,我也写了自己的感受,果不其然,再一次耳鸣,断断续续,我以为是隔了一条河的堂弟康家那边有的过世老人,然后我给我回应,但是,好像不是,这个消息我是提前知道了的,昨晚上伴随着耳鸣,我简单地提了一下,结果这个早上,我醒来是十二点钟了,才看到老妈昨晚上十二点钟给我砸的消息,村里面的一个大伯过世了,是我家的上面,隔了几个房子,上面几个房子已经修成了水泥砖房,那些木头房已经褪去,只有我家是木房子了,还有点风雨飘摇,周围的邻居已经搬去新家,子女住城市,或者是搬去靠近大马路的田里修去了房子,他们携家带口去了,逢年过节,木房子才会看到点灯,敞亮。
大伯说来,也是命运坎坷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奶奶他们同属的年代,那时候苦啊,大伯没有结婚,他的兄弟有了孩子,然后搬走,只有他一个人,住着那栋地主家分的房子,还有场地,算起来,还是有年代感的,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政府有意来上门,安排个五保户,然后去居住,但是,他不愿意,喜欢住着他的小木房子,可能吧,他也有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村里面有人说他,也说他傻,有钱都不会花,在山脚下住着,还赶着一群鸭子,每次去集市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他早早的去了集市,然后在小医院诊所门口摆起了鸭蛋,一颗颗是发着青绿色的蛋,还发着光,土生土长,因为他和父辈的矛盾,和兄弟的矛盾,最后兄弟有了子女,他们的矛盾有了化解,但是也有了隔阂,他一直在他的木房子里住,跟一群鸭子,还有养过马,屋子有一股味,地板还是泥巴填的,还没打水泥,后面“扶贫”下来,房子整修,才看到他的房子像房子,他的故事鲜为人知,他的勤劳让人否定,傻傻地干,不知道享福,兄弟的孩子抛来橄榄枝,要赡养他可是,他不去,依然在他的木房子里,或许,他有自己的故事吧。
我感觉,我会用这个故事,继续完善我的小说,将人物投射进去。每次回来,都很会看到他,他赶着一群鸭子,趁着夜幕,在漆黑的路,散发的微弱白光,然后回家,对于鸭子丢失一事,他格外较真,会到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找,然后询问,有人说,他有这么多的蛋,可是,都要见过他送谁,都拿去卖了,身上天天是那件衣服,缝缝补补,破破烂烂,看到了人,脸脏兮兮的,还黑着脸,回来看到路人,也不打个招呼,话很少。我经常回来,然后看到他夜幕的声音,然后听着奶奶他们一辈的人说他的故事,一些坏话,自私……
时间过了去,我居然还能在这个时代里看到这样的人,从“翻盖”手机问世,按键手机,然后是智能手机,网络时代,吊脚楼的木房子被水泥砖房取代,泥巴路,铺盖的沙石路换成了水泥路,村子的大道换成了沥青路,村子立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有了网络,还有门前大门安装了监控,以前一个人家安装了监控器,有人就对其标新立异起来,过路的人看着监控器有的害怕,现在呢?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孩子利用网络学习,不去山上乱跑,也不会夜不归家,就喜欢赖在家,走亲戚也不愿意,办酒席去吃饭也很不情愿去,什么好菜都不挑了,那个时代,我们觉得吃席是一见很难得的事情,就好像过年有的大鱼大肉,是时代变了,网络也有了利弊,然后挖掘,我们沿着时代走。
一个预示,我也正好得到了结果,要去看看,要去帮忙,要去村子里露脸,要去见见场合,我有的怯场,闹哄哄的,但是也要去,在这里,感觉待得久了,我给我自己添加了“宅男”的标签,也要去的,我也要慢慢适应这个环节才行啊。在人群里,我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人,然后听他们说话,口嗨,其实,我也被标榜了起来,一个格格不入,但是,做点儿实事,我不会畏惧,口嗨,逢迎场合,我还是差很多东西,就是啊,慢慢来吧,我还有这个写作要写,还有累积素材,我看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展露眼前,我更多的是去积累他们说话的艺术,进行剖析,然后构建形式,是我写作的素材,希望,我可以在人群中有这样的安静,慢慢懂得,慢慢接受新事物,然后打造作品。
人这一生,就这样吧,谁又见得别人的人生呢?见别人太好羡慕还嫉妒,见别人不好,可怜还同情,一个不温不火的人,又说“闷声发大财”,也被下了定义。一个未走出农村的大伯,走过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冲击,勤勤恳恳当农民,然后有的品质,对时代的接受还有的偏见,接着慢慢认识理解。
有一天,我在一个场合里,然后累了一天,还是最后的干饭人,我们几个人去食堂吃饭,结果没有饭菜,最后去了一个接待的餐厅,大豆、甜食、素菜,菜也没有多少款式,也就是剩饭剩菜,我吃了半天,出于我们大家的辛苦,不假思索地说“这菜终于咽下去,还挺慢的诶!”我笑着说着。一个领导大叔道:“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品种不同!”我笑了笑,感觉怪怪的,突然冷场了起来,然后我继续干完了那碗饭,大家聊了其它的事情。我出于烘托一下氛围,表达的就是想说我们累了一天,吃饭都慢了起来,吃得磨磨蹭蹭的,累坏了吧,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听着“品种”这个词,觉得怪怪的,大概是说我什么货色一样。
真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口嗨了,也有风险,但是,我也是表达我的真情流露,却没有让人意会,现在写这篇文章时,不是我故意点,或者还记住这句话,也不是要拿出来说什么评论,显得耿耿于怀,较真,小肚鸡肠,心胸狭窄。通过写作,我发现,我们积累的素材要多,观察的力度要广,还有感性特别敏感,有时候一些东西,会让我们想半天,然后给自己很多和解的机会。
我想,很多时候就是收敛自己的锋芒,做个安静的智者,少说话,多做事,可以亮出自己的麻烦,但是不是暴露自己的弱点。
生活漫长,就像小溪是水一样,有的暗流涌动,也会有的如履平地,一条恬静的小溪,下雨天发大水,溪流也会变得混浊,然后灌入农田。
做人好难,生活也是,不过,一笔文字,恰恰多了某种情调,给生活添加了乐曲,迈动着旋律,给日子添加了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