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诺贝尔奖开奖,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你观察诺奖,有一个有意思的角度,薄世宁大夫在《医学通识50讲》里讲到的。
所有的科学奖,不管是生理学奖,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其实都是医学奖。换句话说,人类在基础科学的任何重大突破,都会转化为医疗成果,让我们普通人的健康受益。
我突然醒悟到,我们人类的所有的科技,都是在为我们人类服务,为我们的生命服务。
这让我想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中医和西医的打架,既然它都是为我们人类,为我们自己的生命服务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它们,而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对立面上呢?
我们研究科学,研究社会,研究任何事物,都是扬长避短,但是你会发现,在中医和西医的打架之中,我们看到人们常常攻击的是它们的短处,它们走麦城的那个场面。
如果你有兴趣去好好看看诺贝尔奖项,许多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的一些副产品,也被科学家发明成为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好产品。
为什么我们总要在中医和西医的好坏之中消耗我们的聪明才智呢?简言之,扬长避短,一切为生命服务,不就非常非常的好吗?
最近实践了一些中医的养生方法,自我感觉非常好,我从来没有认为西医就是不好的,同时也没有认为中医是要被废除的,作为我们一般人要掌握一点中医。
学点中医史,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我们的中医就是从生活中来的,所以我们去学习,它也是非常容易的。
也许你不赞同我的话,请注意我说的,我们一般人学一点中医,是学它的操作方法,你不要企图搞懂它的原理,它的诊病理论,甚至是为什么?你只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为我所用就够了。
在这个前提下,你要完成的就是治未病,尽量少生病,生小病,当你掌控不了的时候,就要去找大夫,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个原理特别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使用智能手机,我特别强调智能手机,就是想问你,你知道智能手机的原理吗?你掌握了手机所有的操作方法吗?反正我用了几个手机,坦率的说,没有掌握它的100%的功能。
重要的问题来了,你只要会用微信,会用打电话,你就在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当然你如果能学会五个以上的方法,就不会妨碍你使用手机。
有人说西医会诊断病,它把许多病都起了名字,而中医许多病只用一种方法去治疗,我现在想说的,你天天吃的饭,有区别吗?对于我来说,就是米饭、馍、面条……
你就是一位厨师,你会变出多少花样?不错,我们现在调剂的是配菜。
那么中医有一条道理,叫通则不痛,通则滋养。这两条达到了,人就不太生病,人就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原来绕了那么大一圈子,我们常说的吃好饭,睡好觉,活动好筋骨,就是最基本的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