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喜当爹了,不对,就喜当舅了。外甥女很可爱,全家人都喜欢,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平时由姑姑带着。众所周知,两代人的生长环境和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大家很容易能够想到外婆带孙女儿的那种呵护与疼爱,也不难理解现代年轻人较为独立想与孩子做朋友的心态。于是,众多经典的场景就会不停的出现。孩子摔倒了,是让他自己起来,还是大人去搀扶?孩子挑食不吃饭,到底是迁就他,还是坚决纠正?孩子任性发脾气大哭大闹,是心疼孩子听之任之,还是借此机会,表明态度,予以遏制?不同选择的背后可能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但毕竟结果也许完全不同。
2
前段时间被下架了一本书《巨婴国》,作者武志红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将那些已经成年但心理却未成熟的人称之为巨婴,并且独树一帜的将现代中国式家庭深刻的描述为: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丈夫,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作为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最忧虑的人,不仅要考虑孩子的成长,还要照顾父母的安危,更重要的是担心枕边的丈夫,他是否能赚钱,是否懂浪漫,是否会出轨?于是,成天的唠叨,喋喋不休。对于丈夫来说,他们会认为为了家庭已经贡献了一切,但总是会缺席孩子的家长会,缺席老婆的生日,缺席自己应有的身份。而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母婴共生、妈宝男、宅男等问题,以至于即使成年但依然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或者说是巨大的婴儿。
3
如果说,童年都像《童年》里唱的那样,为什么还有小朋友还会唱:每天我都幻想,长大后的世界,大人们的谈吐和大人们的事业,不想被人当作小孩呼来唤去(歌曲《我想长大》)。如果成人世界真如《天黑黑》里唱得那样总有残缺,也就不难理解告别童年的大人们会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歌曲《不想长大》)。这种矛盾的背后再一次体现了辩证法的伟大,以及钱钟书围城理论的强大。任何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包括小朋友,任何人都会怀念过去,因此也不难理解拒绝长大。
4
前段时间上映的影片《当怪物来敲门》中,树怪给小男孩讲了三个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尤为出彩。那是一个关于王子与灰姑娘的传统故事,老百姓为了给被陷害致死的灰姑娘报仇,在王子的带领下杀死了邪恶的皇后。但没想到的是,故事的结尾却出乎意料,真相是,想要继位的王子通过谋杀无辜的女友来获得人民的支持,推翻年轻皇后的统治登基并统治王国直到老死。这个突破传统的童话故事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我们是该给少年儿童营造一个美轮美奂的纯真世界,还是将本来残酷的现实真实的还原给祖国的未来?
5
“往之不谏、来者可追”,对于逝去的童年我们怀念也好,抱怨也罢,唯一需要坚持的就是在追求独立人格的路上,尽可能的保持人性本善的纯真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童心,唯有此,我们才有理由真诚的对每一个儿童说: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