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段关于“跟文化有限聊聊关于职场生活体验”得播客,其中大篇幅谈到了互联网“黑话”。对此,作为一名IT民工深有感慨。
本人现在就职于一家药企,从事IT运维的工作,经常会遇到听不懂的药企行业术语,这个听不懂就算了,毕竟有点跨行业,一般来说不是特别专业的话也能大概理解。但是有时遇到一些供应商或者同事说互联网黑话,这可太让我蛋疼了,可能是我太菜了听不懂,哪怕能听懂,我也觉得很麻烦。
比如这样的句子:“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势能,在结构化用户里深度渗透”。本意无非就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却硬生生胡诌出这一通文白不顺的废话。播客里也举了非常多的例子,当作脱口秀来听很有点意思,于是刚才搜了以下互联网“黑话”,深刻了解到了“黑话”在如今的互联网大厂是多么流行。有些“黑话”甚至出圈,影响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体。
总结这些“黑话”的特点,不难发现其共性,就是初看都显得高深有气势,可是拆穿了表面细究内涵,无非还是那些简单的事。楼里装几个声控灯,都要说成“用照明赋能楼宇”,这是骗谁呢?身在职场的,大概很容易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
之前讨论互联网大厂的996现象,就有不少局中人指出,很多加班其实是无意义的开会,彼此消耗。说到开会,我听得这个播客里也举了很多关于“开会讨论”的几种甚至十几种黑话。比如:“勾兑”,日常生活中一般用于比如"白酒掺点水"之类的,互联网行业可能就说“我们先把这个方案勾兑下,再纵深研究‘’,其实就是再讨论一下方案;再比如”我们再Re下之前的项目“,其实就是”回顾(review)讨论下之前的内容“......
当然,不仅仅只是开个会、讨论一下会用到黑话。比如”MECE“,几个人能知道它的意思,放在实际场景里描述下,”我们现在来勾兑下结构化方案,A需要干什么,B需要干什么,C需要干什么,我们MECE下,然后大家再re一下“,这尼玛啥意思,其实讲就是”我们现在来讨论下方案,这个方案中A\B\C分别需要干什么,希望我们大家都捋一下,然后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回归审查下“,”mece“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本来是麦肯锡提出的一个分析法则,还挺好的。可用”黑话“说出来,是真的烦的一批,真的让人想一拳打烂说话人的眼镜。不过由此可见,“黑话”的流行,虽然我不喜欢。
创造“黑话”这种众所周知的无意义之事,这么多高薪高能的人才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有其“道理”在。套用那个也有“黑话”之嫌的词——”内卷“来说,这可能也是“内卷”的结果。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竞争和选拔机制不够清晰、不够务实,员工之间的比拼,就只能务虚、只能体现在创造“黑话”上。既然干的事情差不多,比的就只能是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说得高入云端,唬人不倦。简单来说,用黑话更容易忽悠。
我个人对黑话的感受就像刚开始看古代文学史里的司马相如写的大赋一样,铺陈排比,用词生僻,目的就是装逼,比如《上林赋》,我对司马相如说句:“你在说你M呢?”不过分吧,难怪他媳妇要吼他。互联网我个人最初感觉大概就和看到这个的弱化版一样。
“
因此对我而言,这种“黑话”,是一种很具腐蚀力的毒素。要排除这种毒素,个人提出意见是不行的,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业文化和评价机制,才是解决之道。其实,黑话最初出现的原因就是一群互联网人试图模仿金融业,造词并定义,形成统一的说法,不过与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的特点不符合,才有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黑话。
希望有一天,互联网“黑话”也能如文学史一般诗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