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911/张咏红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生活,是自己的感受,幸存,是旁人的看法。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历经一生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作家的写作,往往是从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转瞬即逝的记忆、一句随便的谈话、一段散落在夹缝中的消息开始。这些水珠般微小的细节,有时候会勾起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
这是我有生以来,瓜吃得最多的一次,当我站起来告辞时,突然发现自己像个孕妇一样步履艰难。
拿一把他们递过来的扇子,尝尝他们盐一样咸的咸菜。
我头戴宽边草帽,脚上穿着拖鞋,一条毛巾挂在身后的皮带上,让它像尾巴似的拍打着我的屁股。我整日张大嘴巴打着哈欠,散漫地走在田间小道上,我的拖鞋吧哒吧哒,把那些小道弄得尘土飞扬,仿佛是车轮滚滚而过时的情景。
我走近一个村子,常会听到孩子的喊叫,“那个老打哈欠的人又来了。”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一个老人,正在开导一头牛。
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一头牛,竟会有这么多名字?我好奇地走到田边。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我爹是很有身份的人,可他拉屎的时候就像个穷人。他不爱在屋里床边的马桶上拉屎。跟牲畜似的喜欢到野地里去拉屎。
每天到了傍晚的时候,我爹打着饱嗝,那声响和青蛙叫唤差不多。
我爹年纪大了,屎也跟着老了,出来不容易,那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听到他在村口嗷嗷叫着。
几十年来我爹一直这样拉屎,到了六十多岁还能在粪缸上一蹲就是半晌,那两条腿就和鸟爪一样有劲。
我爹喜欢看着天色慢慢黑下来,罩住他的田地。
我爹毕竟年纪大了,蹲在粪缸上腿有些哆嗦,我女儿凤霞三四岁就问他:
“爷爷,你为什么动呀?”
我爹说:“是风吹的。”
我爹和我,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我们走路时鞋子的声响,都像是铜钱碰来撞去的。
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这样的声音,我有四十年没有听到了。
穿长衫的私塾先生叫我念书时,我站起来,拿本线装的《千字文》,对私塾先生说:
“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
用我爹的话说,我是他的孽子。
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对我爹说:
“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
做人哪,一旦嫖上以后,也就免不了要去赌。这个嫖和赌,就像是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
家珍那天晚上被拖走后,我就开始倒霉了,连着输了好几把,眼看着桌上小山坡一样堆起的钱,像洗脚水似的倒了出去。龙二嘿嘿笑个不停,那张脸都快笑烂了。
我重新站起来,像只瘟鸡似的走出了青楼。
我走到丈人米行那边时,两个伙计正在卸门板,他们看到我后嘻嘻笑了一下,以为我又会过去向我丈人大声请安,我哪还有这个胆量?我把脑袋缩了缩,贴着另一端的房屋赶紧走了过去。我听到老丈人在里面咳嗽,接着呸的一声一口痰吐在了地上。
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阵子我竟忘了自己输光家产这事,脑袋里空空荡荡,像是被捅过的马蜂窝。
——余华《活着》| 911读书笔记
201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