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老师:
前一段时间,数学老师因为查出有很多同学做作业时抄了答案,很气愤,表示这是她教书多年第一次发现这么大规模的抄作业行为。这一大堆同学中也有我。
绝大部分人都抄了作业本后的标准答案,而且都是同一题。但标准答案错了,于是很多人被这答案“坑”了。
后来老师让大家重新做题,要求做出来的答案必须是抄来的那个答案。这答案明明是错的,怎么做?于是,我们几乎整个晚自修都站在讲台前。
这一次惩罚,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使我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我也总结了一下大家抄答案的原因。比如我,当时做这道题,将题目看了一遍后,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耐心——这道题看上去很麻烦,就想着偷一下懒,还可以省时间。之后便翻到了后面的标准答案,想都没想就直接抄了上去,答案却是错的。现在想来,明明当时会做这道题,却不去做,一味地想着偷懒,简直愚蠢至极。还有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又没脸空着题,一时“走投无路”才去抄的。也有非常冤的一些同学,他们本来是好好思考过了,答案也是正确的,但做完后总觉得有些不确定,于是便去看了下答案,发现自己做出来的与标准答案完全不同,便有些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将错误答案写了上去。
还有同学向老师坦白,自己写上去的答案其实是通过拍照搜题得到的。刚听到时,我很想笑。但我同时也对手机上相关的拍照搜题APP产生了质疑:大家有去好好用这个东西吗?它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难道不是让我们去校对,去检查自己在哪里有不足?
学生:盛途
■葡萄姐姐
一边读你的来信,一边微笑着给你点赞。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才刚上初一,就把这次的“抄作业”教训总结得这么全面而深刻,并且用你的笔向我们展示了数学课是如何华丽变身为德育课的。
你在信里给我们整理出了“抄作业”众生相:像你这样因为不耐烦而偶尔偷懒的;自己能力欠缺实在做不出来的;能做出来却被弄错了的“标准答案”给“坑”了的;直接通过新科技搜题抄答案的……你说有同学检讨自己是用搜题软件搜到的答案,没想到这个答案和大家所抄写的标准答案一样是错误的,你听后忍不住笑了。其实看到你说你们“大规模”地抄了标准答案,结果因为标准答案是错的,让数学老师发现居然有这么多学生在抄答案时,我也忍不住笑了。你笑的是,那个搜题软件真不靠谱,搜出来的答案居然和错误的标准答案一样。我笑的是,漫漫人生路,总有这样一些有意思的“坑”,在那里等着心存侥幸的人。
有一个很有名的教育故事。一位妈妈买了两双鞋子给两个儿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挑选的时候,弟弟抢着说:皮鞋真好看,我要那双皮鞋。妈妈当即批评弟弟,一点都不懂得谦让。哥哥见势急忙说:“我想要那双布鞋。”妈妈为了奖励哥哥的谦让,就把皮鞋给了哥哥。哥哥尝到了虚伪撒谎的甜头,于是一路撒谎,最后进了监狱。
另外一位妈妈也有两个儿子,那天买了两个芒果。兄弟俩都想吃那个大的,妈妈说,院子里的柴要劈了,你们两个把柴分成两垛,谁先劈好,大的芒果就给谁。这两个儿子最后都成了富翁。哥哥说,“因为妈妈让我们知道想要好东西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个故事看起来和抄作业没有多大关系,但我觉得仍然有借鉴意义——和你们这次的数学作业标准答案一样,有时候,就连妈妈都会是那个挖坑的人。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听说了太多要脚踏实地别心存侥幸的故事和案例。从达·芬奇画鸡蛋,到王羲之写“永”字;从古时候那个因为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荒废了田地的宋国农夫,到不久前在美国凌辱同学被判重刑的中国留学生。
你们这一代孩子喜欢用“刷题”来指代做作业,一个“刷”字尽得风流。“刷”所营造的意境是枯燥的,无聊的,机械的,批量的……好吧,其实我有些同情你们,也想过向老师建议:如果每次考试都能在95分以上,可不可以少做或者不做作业。但仔细一想,好像不行,正如你们一位在嘉兴一中学习的高三学姐所言:刷题固然痛苦,但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并且对考试保持手感,所以作业还是不能免除的。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未来路上,坑还是会有的,但你学得踏实了,甚至学会了游泳,那么,再大的坑你也不会害怕。这大概是“脚踏实地”对它的信徒们最好的回报吧。其实,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学的,无非是“对自己负责”这五个字。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去选一条什么样的路。和一些“资深抄作业”党相似的是,一些家长一边抱怨读书辛苦试卷难,一边又渴望孩子能出类拔萃。上帝若开口,一定会这样说:“你这样让我很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