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刷到哪个演讲家在讲易经。
他讲的易经里的那句原话我没记住,大致意思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然后他解释做人不能太较真儿,否则就会凡事不顺,就会短命。又举例,如果集体里一个人做了错事,你揪住他不放,逼得他跳楼了,你的人生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较真儿”,就是认死理,做事的长处,做人的短板。我就是其中一个,平时做事喜欢利汤利水,有时会不由自主发神经非弄清楚对或者错,仔细想想,确实不好。
最初开始反感“较真儿”是从单位一个女老师,她天生丽质,四十五六岁的人了看上去像三十多岁,她办事认真,不容别人质疑,否则就立刻翻脸,后来侧面一了解,大伙儿都不喜欢她,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
刚毕业那阵,边参加工作边在大学本科学习,其中有一次结业考试,在阶梯教室举行。有一个女同学交代我替她偷偷写一份,她有事不能到。那天一共考试了四道题,自认为最起码能得八九十分就交了试卷。
成绩出来,她的过关,我得补考,缴费五十元。
钱交上去,重新考试。考试结束,我去了数学系的办公室,里面有一群学生,系主任、两个助教都在。
一直等那群学生走完,系主任问我:“你是干啥?”
“我想看上次考试试卷。”
“不行。试卷全部档案室密封了。”系主任是个中年男人,一本正经说。
“我不信我没及格,上次考试的四道题我可以给你们背下来。我只想看试卷,我的真实分数,如果不及格,我情愿双倍出补考费。”
几分钟执拗,系主任看我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主,就勉强对两个助教说:“看看她试卷。”
女助教立刻从旁边的铁皮柜里扒拉出来了我的试卷,八十九分。
那三个人脸上可尴尬,立刻退给我五十块钱。
前几年,这件事我总自豪,觉得自己认真是对的,记得有个男老师听我说完这件事,大眼睛看着我不相信地问:“你真去要过来了那五十块钱?”同时他嘴角有一丝笑,似乎是嘲讽,我隐约觉得他不赞同那种做法。
去年,我们班人数名单凭空多了几个人,班上实际没有那几个人,几个老师好像有意见,我心里有点不爽。
郑校长最后说:“别查了,不一定是哪个领导的事。”他的意思是查清楚了净得罪人。我的执拗又上来了——我非查个水落石出,让他们怀疑!
后来证实是往年七十三班的学生,报名时去了我们七十三,实际开学后上课去了八年级,真是荒诞!
想想,万一是哪个领导偷偷安排了,我不得罪他了?还是郑校长高明。
那个天生丽质的女老师较真儿远远在我之上,我得是她的徒弟。有一次无意间给妈说闲话,说到她,妈却说:“那样的人没意思,混人不好,就是办事可靠,啥事交代给她都能按道儿(制度)办,还不出错。”
我突然觉得平时单位或者班上一些小事小错弄得铁面无私没有人情味儿太无趣,我不想做那样的人。
这演讲家一说“较真儿的人短命”,更让我震惊,尽管这话可能就是个伪命题。
有些地方需要认真、秉公执法,比如法律,认真是王道,像任长霞,像前几天那个趴在走私香烟的小车上被拖行五公里又摔死的女警察,她们因歹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女英雄。
我是个教师,工作环境是学校,觉得无论对同事对学生,还是有人情味儿更合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知道“较真儿”不好,慢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