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绘景的家乡水绘园,似幅水墨画,水明楼、洗钵池、古澹园、壹默斋……有太多可圈可点的佳景。而我对南大门土坡处一不显眼的八角亭,我称之为伴读亭,却有种情结,准确讲,应是我如皋中学同班石同学的某种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中校址还位于城中心县政府附近,每个年级也只有区区六个班,学生还以乡镇寄宿生为多数。我所在三班走读生与寄宿生关系一直较融洽,竞、红兵和我曾悄悄挤住男生宿舍小床,过把集体生活瘾。凌晨三点,结伴沿跃进路跑步至老车站,回城时街边早茶店才刚刚点火生炉子。大有遗憾的是,我竟没品尝到寄宿生每月九元九伙食的一羹汤菜,这也算白念了高中三年书!当然,更多时间,我们还是在一起共同学习、讨论……
那时,校东北侧人民公园对人民还敞开入门,水绘园尚未商业性开发,我班男同学们常常到公园草坪、八角亭朗读英语,寄宿生石同学便是其中一位,另外也有少数同校学弟学妹们。
读着、读着,个别勇敢学妹参与了我们朗读组织;又读着、读着,男生们陆续退出了八角亭风景。守望着的,只有帅气的石同学和一位清秀的小学妹。从此,与水绘园一池相隔此八角亭,应有了水绘伴读亭这个新名字。
我们高中学生时代,男生女生单个交往可属犀牛级的稀,石同学为此成为班级公认重量级新闻人物。离别朗读组织,我们男生的心仍系着公园,不断向石同学挖掘伴读亭发生的新闻,是羡慕,更是好奇。伴读亭石同学留给我记忆深刻的是此事:某周日,他父亲从乡村带生活用品来城,在他宿舍坐等半天,而此时此刻,石同学为学业劲、为蒙胧情正在伴读亭伴读呢。据悉,他事后只向父亲解释自己在八角亭背书,说公园大门口的两座石狮可以作证。后来,我们八四三班同学面临高考、外校求学、异地工作,伴读亭新闻自然已成旧闻,渐渐淡去。
几年前某节日期间,我们假座浅水湾假日酒店,如皋中学八四三班又举办了场同学聚会。师生畅谈、情真酒酣,我与同学们提及伴读亭昔日往事,身旁石同学亢奋不已:“知道她现在在哪?知道她现在在哪里?!”未等答话,石同学随即丢了颗核弹:
“她现就在如城!她就是我老婆!”
哇塞,见证时光倒流奇迹!
追问声中,石同学发布伴读亭朗读组织后续新闻:
自角亭惊艳、角亭伴读,男女生互相爱慕油然而生。蜗居两地求学,恋爱很累不苦,鸿雁传情五载,月老红线成眷。到龙城初任教,转仕途,仍保留书信。有女长大,共阅分享亲情……
速请来石同学家人,只见其夫人娇容如往,女儿婷婷玉立。两代人的融合与欢庆,我们同学聚会气氛已推向高潮。
文章写到此,我想对远在外地如皋籍同学们说声:请带上你们子女常回家乡看看,我们会美酒一壶,小菜一碟,细细重温水绘园冒才子听琴、八角亭石同学伴读等诸多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如皋中学八四三班》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