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情节:
波莉阿姨让汤姆·索亚把她家 75 平方米的篱笆墙刷成白色,汤姆觉得这工作实在太乏味了,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他的朋友本溜溜达达的过来,看到本,汤姆忽然想出一条妙计。汤姆跟本讲。你知道吗?刷篱笆这活根本不是苦差事,这是一种特权,没有一定能力是根本做不好的。本有点疑惑了,真的吗?你刷这个篱笆真的这么有意思吗?汤姆回答:当然了,其他小朋友跟我要我还不想给呢。本问汤姆我能不能刷两下。汤姆拒绝了:当然不行,我还没有刷够。本说我把苹果给你作为交换,能不能给我刷几下的机会?汤姆很勉强地同意了:你刷几下吧,不能刷很久。后来其他的男孩也来了,他们看到本在刷,问了情况,都来找汤姆,希望获得这个权利……
马克·吐温在书中说: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玩就是一个人做他想干,而没人迫使他干的那个事。
所以培养积极主动孩子的秘诀就是:
给所要做的事情赋予意义感,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让他感觉他在玩(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工作。
一. 什么是意义感
有人说,生命的旅程就是探寻人生的意义,而不是想了。在被纳粹关押的集中营中,弗兰克写出了惊世骇俗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即便在集中营面对繁重的劳动、狂虐和食不果腹的悲催境地里,弗兰克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在他书中描述:人类最关心的不是获得快乐或者避免痛苦,而是探寻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类存在的根本动力。
意义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从原始人到智人,人类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所以,意义感就出现了。什么叫意义,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全新思维》里面提到,在概念时代的6种能力中,意义感是终极的能力,它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动力的追求,是一种探寻意义的欲望,还在外部环境和内心意志结合后激发的一种欲动。当今社会,我们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极为丰富,我们也从关注物质转向了精神追求,这时候意义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的中心。
美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作品《全球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一书中也提到:
人类生存的根本动力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每个人都有探寻意义的欲望,而外部环境和内在意志相结合后会激发我们的这种欲求。
我们的下一代,需要被输入“意义感”的价值观。他们生在一个锦衣玉食的时代,再不找点意义感给他们,人生有何奔头?
综上,时刻问一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才会更有动力和幸福感。对于孩子而言,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情对孩子来说特别有意义感,那么孩子会更加热情主动的去做这件事情。就像开头的小故事里面讲的一样,当孩子们感觉他们做的事情不是辛苦的劳动,而是好玩的游戏时,他们更加主动积极了,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最想看到的孩子的状态。
二. 意义感的价值
一个人在世界上该追求什么?不仅仅应该停留在物质的层面,更应该找到自己于他人,自己于社会的价值。比尔盖茨一直投身于公益事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秉持这样的理念,比尔盖茨踏上了慈善旅程。用6年时间,比尔盖茨已投下近300亿美元,将近他总资产的3/5,创立出世界最大的慈善事业——比尔盖茨与玛琳达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今天,这个基金会已经拯救了至少70万条人命。 做这样的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盖茨表示他做慈善并没有宗教方面的原因,他说:
是为了人类的尊严和平等。人生而平等,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这也许就是比尔盖茨所追求的意义感。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只要参与融入一些集体,为别人提供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体现自身价值,体现意义感。
如果有的人只是追求世俗的成功,狭义化了幸福的概念,那么他的成功能否让他幸福呢?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幸福,仅仅追求成功可以吗?向上面的例子,这样的孩子你想要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吗?
这时候,意义感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意义感,引导孩子主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所做的事情都赋予意义感,这时候,孩子的动力也会增强。意义感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孩子奔向前方,这段内容对成人来说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里面,一对犹太父子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父亲想尽办法保护孩子效果都不好,他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告诉孩子:“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玩一个不被别人发现的游戏,每天都会攒一些积分,如果积分攒到500分,那么奖励就是一辆坦克来迎接你。”
天真好奇的儿子信以为真,他抱着要赢得坦克车的信念,一直强忍着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父亲让他混在德国孩子之中,告诫他不要说话,因为这是拿分的关键。他做到了。父亲将他藏在一个铁柜里,叮嘱他一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他也做到了。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最后,乔舒亚母子团聚。
自此至终,乔舒亚都相信这真的是一个游戏。父亲用爱的智慧和自己的生命,创造并且经营这一个关乎生死的游戏,让儿子的童心始终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每次看到上面的画面,都让我热泪盈眶,这位伟大的父亲用意义感保护了孩子,这几乎也是唯一能保护孩子的办法,这就是父爱——充满智慧的父爱,这也是意义感的巨大价值。
三. 没有意义感有多可怕
先来看有些家长挂在嘴边的“说法”:
“别人的事,你少管,管好你自己。”
“孩子,你安心考试,别的事儿都不是你要操心的。”
“你去当志愿者?这没有什么回报的事有什么好做的?”........
这些语言或者是思想的共同点是:功利、狭隘,让孩子对所做的任何事情失去意义感。
当今社会,意义感缺失严重,很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变得冷漠、自私、利己。我们来看前一阵一个典型的例子:
10岁“优秀”学生的话让人心寒
“我太优秀了,我爸妈根本配不上我”。多么的触目惊心、多么的让人心寒。
这也是当今社会缺少意义感造成的典型问题,试想,这样的所谓“优秀”的孩子,是我们家长希望的样子吗?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吗?这样功利、利己的孩子以后的人生会幸福、成功吗?
四. 如何培养孩子的意义感
通过文章开头的小故事我们已经简单总结了培养积极主动孩子的秘诀:
给所要做的事情赋予意义感,让孩子做都让他感觉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工作。
说前来简单,做起来实际上非常难,这需要父母有很好的心理学基础、共情能力和觉察自我的能力。
1.利用一切场景培养孩子的主动思维。
所谓主动思维,就是主动定义眼前的场景,从而选择更有价值的行为。
比如乔布斯,当其他品牌都在主推电脑手机的性能时,乔帮主却给苹果手机定义了一个新的场景,简直就是创造了一种信仰,他说过“我们生而不同,我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打破不合理的常规,为用户创造出非同凡响的极致体验。而我们的所有产品,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去设计。”他重新定义了一个场景,让苹果这个品牌成为用户眼中的“宗教信仰”。
这种意义感的存在让用户趋之若鹜,这就是主动思维产生意义感的最好例子。
那么怎样才去定义一个场景呢?定义一个新场景,就是为这件事赋予新的意义感,通过新的意义,转换大家对原有场景的理解,比如乔布斯从新定义手机为艺术品;《美丽人生》里的父亲把集中营定义为孩子的游乐场等。
所以,一旦孩子掌握了怎样去定义一个场景的时候,他也就掌握了一种学校不会教的能力——意义感,而这种能力在我看来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2.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孩子的主动思维和建立意义感的能力。
在《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一书中,作者万维钢有一个更深刻的论述:中国的流水线教育不是在培养有主人翁意识的“人”,而是在打磨和挑选符合某个标准的“器具”。“器具”的意识让我们不自觉地削足适履,“改造”自己迎合外在主流的价值观和标准;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被动的状态,别人要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
所以不能依靠传统教育或者老师的培养(当然如果碰到一个好的老师除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家长在家庭里面去培养孩子的意义感。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问一些为什么,激发孩子的思考,引导他去寻找、创造事物的意义。
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件东西,我就会问问她:你试着给这件东西想出集中有意义的用途。或者你来说一说为什么你想要这件东西呢?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孩子的理性大脑,从而培养了她建立意义感的能力。因为大多数孩子想要一样东西都是感性大脑在起作用。
(关于感性大脑和理性大脑,后面还要专门写一篇文章论述)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想买套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这套书六百元左右,这对当时这个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的父母非常好的利用了这个普通的消费场景,要求他用ppt做一个报告,讲清楚3点:买什么?为什么要买?买了有什么意义或好处?
为了说服家长,这个男孩自学ppt,最后通过自己的演讲拿到了这套书,如今,当已经成为职业培训师的男孩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于父母的教育,让他在意义感中成长。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高明的父母应该掌握的方法——重新定义生活中的场景,其他地方也可以用到:
比如,有很多孩子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说写作业和练钢琴等等,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商量:“既然这件事不得不做,不如我们一起想想,怎样才能让这件事做起来更有趣更好玩更有意义感呢?”
在孩子不愿弹钢琴的时候,我就说今天我想欣赏钢琴音乐会,请出我们的小小钢琴家,孩子立刻就有了弹奏的动力。
写作业的时候,我说咱们玩个游戏吧,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三项作业全部作对,全部作对的话,今天晚上的时间安排你自己说了算,因为之前都有别的任务,所以孩子也很开心去做了,但是,即使孩子己安排事情做,也不会偷多少懒,更重要的是,顺便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感,还记得那个“CAR模型”吗?可以参照这篇文章: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一个重要模型。
还有,有些孩子不喜欢些老师布置的周记或者日记,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如何让这件事情变得有意义呢?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办法,结束后,写一写游戏过程;也可以养个小动物,写一写养小动物的过程或者跟小动物玩耍的过程等等;或者种几盆花,写写种花的经历等等,只要我们发挥智慧,一定能想到很多很多有趣有好玩的办法,这样孩子的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上来了。
最后,讲一个绘本故事结尾吧。
故事的主角花婆婆,名叫艾莉丝,艾莉丝的爷爷在房子的一楼开了一家店,专门雕刻船头的人像,以及摆在烟草店门口的印第安人像。艾莉丝的爷爷也是个艺术家,偶尔会画一些帆船和沿海地区的风景。
晚上,艾莉丝常常坐在爷爷的大腿上,听他说一些很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每次爷爷说完了故事,艾莉丝就接着说:“爷爷,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
爷爷笑着说:“哈哈,很好,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让世界变得更美。”
后来,艾莉丝终于完成了爷爷让她做的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住在海边和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
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装满了鲁冰花种子,她一边散步,一边撒种子。只要她经过的地方,她就不停地撒种子。第二年春天,那些种子几乎同时开花了!原野上、山坡上开满了蓝色的、紫色的和粉色的鲁冰花。她以播撒鲁冰花花种子让世界变得更美。
花婆婆年老时,讲述她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并让孩子们记住:我一生在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我们每一位父母,手里都应该有一些这样的种子——正面的价值观、重新定义场景、帮助孩子建立意义感。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在意义感的指引下前行,就如同上面的故事讲到的:“我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意义感,孩子的一生都会积极主动、充满激情,愿你我都能拥有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