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群开展了“舌尖上的鱼苗”活动。曾因为某个女孩,学了做菜,水平不敢说多高,会烹所谓大菜水煮鱼,家常菜基本也都会做。只是好久没下厨刀工差点,至于火候等等感觉都还熟悉,自信不会出现黑暗料理,这就好比久没骑自行车,但是上去还是能骑。
总之,自认为做菜可以,不过我没有去参加活动。一是懒,觉得有很多写作练习没做,二是怕比赛结果不好,丢脸。
不仅这次,其实我过去人生中,很多次我都这样选择不参与,当观众。今天听了樊登的《终身成长》,才知道这是我一直以来没有建立成长型思维,而以固定型思维学习和生活的结果。
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是什么呢?樊登是以区别进行阐述的。
01评价准确度不同
成才性思维对个体评价是准确的。固定性思维评价往往不高,徘徊在自大和自卑间。
比如在现实中遇到挑战,我首先想到,我能不能做,而不是怎么做?长期如此令我产生自卑,我自己把这种心理称为弱势固定型思维。潜意识缺少自信,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02面对机会态度不同
成长型思维,会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固定型思维会害怕自己做得不好。
樊登举了自己的社交例子,说自己在社交关系中比较害怕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比如忽然被邀请上台表演等等。
03脑波不同,成长兴奋点不同
神经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脑波不同。某大学做过实验,测试一群考试的人,成长型思维脑波亮在分析答案时候,固定型思维亮在宣布对与错的时候。直观知道两种思维引起的兴奋点不同,固定型思维看重结果,成长型思维在乎过程。
04对努力认知不同
固定型思维认为努力是可耻的,做出成绩要靠天赋。成长型思维更关注于努力然后实现目标。
05看待失败
固定型思维认为失败,就是个体愚蠢,认为人本身是失败者。成长型思维会觉得这只是一次失败的事件,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成功。
思考过去人生,自己遇事较多时候总想到是我能不能做。比如,明知道自己对现在职业不感兴趣,早些年没有思考怎么做去改变,而更多是追悔过去错误的选择。
大家知道美国很多学校是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而有些学校可能自身安全都没有保障。《为人师表》一部很经典的美国教育电影,女主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落后的学校,不过女主是有成长心态的老师,她想尽办法教育好自己学生,最后学生们都考取了大学,这样不可思议的成绩。
而这部电影是以现实题材改变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成长型思维,那谈何给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呢!
那该如何激发和建立成长型思维?结合樊登和自己认知。
01接纳
成长思维的人,一定对自己有清晰认知,并且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乔丹随着年龄增长,更多训练自身技巧,来赢得比赛,如果没有这样接纳,而是不愿承认身体不断老迈事实,他就不会在身体巅峰期过后依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02觉察
接纳自身后,发现自身可能可以发掘的闪光点。有人知道自己对绘画很感兴趣,有人对写作有兴趣等等。
03专注
觉察后,就专注于觉察后的兴趣点。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项技能,才可能培养出成长性思维。
04行动
刻意练习,这已经被传颂无数遍,从学到用必然要经过刻意练习的。
05寻找亮点
思考过去人生,自己遇事较多时候总想到是我能不能做。比如,明知道自己对现在职业不感兴趣,早些年没有思考怎么做,然后改变,而更多是追悔过去错误的选择。
固定型思维是我们童年经历,心灵伤害,沉淀习惯日积月累的结果,现在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那我们就找到正确方法,努力精进,早日建立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开始必定不容易改,不过只要迈出第一步,熬过去,那么成长型思维建立后的收获会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分享,希望对你有用。